第24章 苦,依然知足(第2/3 页)
兴奋的就像打了鸡血,口里就不停的说。国家对农民真是太好了。
那一刻,大爸恨不得要对国家磕头谢恩才是,从他的表情上你都能感觉到,老人心里溢出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大爸和许多农民一样,每月领着他那少的可怜的退休工资。
有时候我真的想不通,同时为国家做出贡献和流过汗的老人,为什么城里的老人加养老金是以千为单位?而农村老人只是每次加10块,那么低的工资到底是依据什么计算出来的?
童年记忆里,村里的人交公粮,恨不得跪在麦堆里一粒一粒的挑,麦子摊在炎热的太阳下晾晒,赤脚的母亲一天不知要翻搅多少遍,大爸和父亲扛着沉重的麻袋包,不知道搬进搬出多少趟,晾晒几天后,母亲从麦堆里抓起一把,随便用牙咬一颗,都是嘎巴脆,才能装袋,麦子挑的干干净净,一个杂质也不能混在里面,留给自家吃的不是瘪的就是出芽的,磨出来的面粉又黑又粘牙,同样都是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但待遇却天壤之别。
我躺了一会,起来后看见大爸把土豆整整齐齐的码在窖旁边的棚子底下,等把上面的湿气稍微晾干了就存到窖里面,能吃一个冬天,吃剩下的来年就当种子。
我叫了几声大爸,没有答应,我知道又去牛场里忙活去了,他们这一辈人真的用老黄牛来形容真的不为过,从来不知道累,也从来不喊累,只要能干动,不管年龄有多大,从不停下来。
我一瘸一拐的来到牛场,大爸已经把活干完了,坐在牛圈的槽边拧着绳子,
我问大爸,你拧绳干啥,
大爸说,明天种麦子,我把工具上不行的绳子换下来,要不然明天去地里耽搁事,
我说,一会我去县上接我妈,
大爸问,几点娃娃就放假了,
我说,可能六点多,按天黑接回来就可以,
大爸接着说,一会儿我把牛套上,我们先拉一车粪,粪还不够,再把化肥拉过去,要不然明天一趟也拉不完,就耽搁一早上,
我开完笑的说,你就知道找活干,你就不能歇歇,大爸只是微微一笑。
大爸把拧好的绳子放下,他套上两个老黄牛,我们就朝着大门口走去,两个人很快就装了一车粪,把化肥放到粪上,大爸熟练的挂上架子车上的绳,拉着牛就开始走了。
干完活已经是下午5点了,大爸去牛场忙了,我就赶紧洗了一把,开车往县城走,农村真的是有干不完的活。
到了县城,刚进院子,我侄女瑞瑞看见我,一边喊着大爸,一边朝着我跑来,我从口袋里掏出来1元钱,让给她买零食去,侄女装上钱说,等上学的时候再用,我摸了摸瑞瑞的头说,真是个好孩子。
我母亲和父亲早就收拾好了东西,正迫不及待的等着我,从父母的脸上能看的出,这段时间气色好多了,父亲还是不说话,问一句说一句。
我们没有在房子里过多的停留,就提上东西上了车,当车驶出县城,走到离家不远的乡路上,母亲感慨的说,还是咱们乡里好,一眼望去啥都能看见,在城里能把人急死。
是啊,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她习惯了农村的宁静和自然,习惯了与土地和农作物打交道。城市的喧嚣、高楼大厦和快节奏的生活让她感到不安和迷茫。
她发现自己无法像在农村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城市的交通规则、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都与农村不同,这让她感到困惑和拘束。她不知道如何使用城市的公共设施,也不知道如何与邻居和陌生人交流。
在农村有她的亲人和朋友,她觉得在城市里没有归属感。她想在农村的生活,想念那里的田野、河流和村庄。她觉得自己在城市里是一个陌生人,无法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尽管母亲对城市生活感到不习惯,但她也在努力适应。她尝试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努力与邻居和陌生人交流。她希望能够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因为她没办法选择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
我们刚到家门口,母亲就晕车了,我赶紧让侄女瑞瑞端了一碗粥,让母亲喝口压压,母亲休息了一会,又走到厨房去做饭,吃完饭后,我们商量了一下明天种麦子的事,然后就早早的睡觉了。
早上天刚亮,母亲则催促我赶紧起来下地,我迷迷瞪瞪的起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母亲装好饭,说中午不回来,啥时候干完啥时候回,大爸和父亲拉着牛和套着架的架子车,车上装了一车粪,粪上放着两袋子小麦种子,就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