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是凡品!没见识的人那就喝不惯。大宝,你可要仔细了,这一口茶值得十两银子,只多不少!你瞧你,真是暴殄天物,吃不惯好东西!竟把鱼翅当成烂粉丝,鲍肚当成母猪肚!”
曾大宝一时没明白关窍所在,只得低头认了一句错,心中也有点拿不定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识货,就又喝了一小口,险些又喷了出来,嘴上不敢说,心头却直犯嘀咕:“这破茶要是一口能值得十两银子,我他娘的拉的稀屎都能当成牛肉羹卖。”
董老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接着就吩咐那名老仆道:“眼下天色不早,李先生怕是有些饿了,你快去拿些糕点来。”
片刻后,那名老仆端上来一盘粗劣不堪的绿豆糕。李三思大口连吃数块,仍然是赞不绝口,一脸诚恳地道:“如此美食,天上罕见,人间罕有。论做工食材,只怕是与北宋年间的大权奸蔡京府中的点心差不多。晚辈读过些野史,上面说蔡府里仅是包子这一道小吃食,便有数十名厨师专职其事,连切葱花儿这一道小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贵府这道精绝冠于天下的绿豆糕,只怕所费的功夫与那蔡府的包子,也就差不太多。如此美食,晚辈不敢独享,只好腆着脸说出一个不情之请:老爷子能否将这盘没吃完的糕点尽数赐与晚辈?晚辈这也是想仿效‘考叔宴中藏羊肩,陆郎席中偷甘桔’的前贤故事,要将这贵府的美食带回去与亲朋分享,也好显扬显扬贵府的豪奢与气派,向亲朋夸耀夸耀晚辈的荣幸和福气。”
董老爷见他都这么说了,也只好干笑几声,客气几句,随后当真也就咐咐仆人将这些糕点给他用食盒装上。事已至此,董老爷自然早就明白李三思这般做作的用意何在,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体面人物,场面上来往讲的就是脸面二字,也就只能说一说场面话,总不能学市井小民为上一文半文就去争一个急赤脸白。自己做作在先,对方识破而不点破,反而使足了劲儿拼命奉承,多少也算是给了自己面子,自己总不能率先撕破脸直说我就是没钱,有钱也不出。那便是要生生得罪人,也成不得体统。
曾大宝的眼力不如李三思犀利,这时却也瞧出这董老爷是在往死里装穷。茶不喝上一口难辨好歹,糕点可是瞧上一眼就能知道,什么东西嘛。他也就跟着李三思凑兴了几句,向董老爷夸赞这绿豆糕如何如何珍贵难得。在这两人大赞之下,董老爷子虽然自称不饿,却也只好吃了一块。
李三思觉得火候儿差不多了,估摸着他也使不出什么新招儿,便开口说正事道:“董老爷子,晚辈这次前来,是为城中新进的一大批灾民请命。县衙府库粮食匮乏,都要拿簸箕扫底儿了,实在是无力供给。这上千张嘴要是喝不上一碗稀粥,不消三五日,这城中就要大乱,贵府是城中首屈一指的大户,免不得也要受鱼池之殃。当然啦,这些原本也不需要晚辈求恳,老爷子素来乐善好施,宅心仁厚,那是合县都众口称扬的,又岂会坐视灾民饥馑乏食而不顾?贵府如此豪奢的气派和厚实的家底儿,舍出五百石米谷开设两三个粥棚,那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毫不为难。”
说到此处,他笑吟吟地瞧着董老爷,“老爷子,您说晚辈所言是也不是?”
第八十章 戏来戏往竟落低
韦小宝有名言在前:“光棍劈竹不伤笋”。既然要让对方大出血,脸面便要给得十足十才是。因此,李三思的这番话说得便是十二分之客气。然而,再客气地下刀,那也是在宰人。董老爷一听他是头顶上长嘴,开口就要五百石,心头就是一哆嗦,嘴上就不禁“啊”了一声,倒吸一口凉气后,肚中就开始盘算该当怎么先厚着脸皮哭上一阵穷,然后再来一个斩着脚跟儿大还价。瞧李三思这架式,自己能压到一百石以下便算是赢了,他原本的打算是最多只出五石意思意思。不料,董老爷还没打好怎么哭穷砍价的腹稿,便有一个仆人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禀报道:“老爷,不好!有债主上门闹事!”
董老爷愣了愣,继而暗暗一喜,站起身来故作紧张地道:“债主哪么多,是哪一位?不是有贵客在这里么,你怎能容他吵闹?”
那仆人也是一块做戏的好料子,深得董老爷真传,苦着脸道:“老爷,债主太过凶狠,又是人家理直,小人着实拦不住呀。”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壮汉大踏步闯了进来,往桌上使劲一拍,震得茶盖哗哗直响,喝道:“再不还钱,我就不走了!你董家空有这么大场面,连一千两银子都还不起么?”
李三思喝问那壮汉道:“吵闹什么?董老爷这么大家业,怎么会欠你曲曲一千两银子?你该不会是讹财诈骗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