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0章 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1/4 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2020年宛如一座突兀而起的险峻山峰,横亘在岁月的轨道上,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颤。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隐匿而凶猛的“敌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如汹涌的潮水般从局部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国内,武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繁华烟火的城市,最先拉响了疫情的警报,医院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患者数量急剧攀升,医疗物资更是陷入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为了守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阻断病毒那如鬼魅般迅速传播的脚步,武汉壮士断腕,毅然决然地实施了封城举措。交通要道被管制,社区被封闭,人们原本有序的生活瞬间被打乱,大街小巷不再有往日的熙熙攘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与紧张,人们戴着口罩,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担忧,整个国家都紧急动员起来,投入到了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抗疫大战之中。
当时的历史文献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庚子年春,新冠疫起,势如燎原,染者日众,危及万民。然吾华夏大地,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诸般防控之策应时而生,尽显众志成城之伟力,誓护家国之安康也。”就在这样波澜壮阔却又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无数平凡的中国人,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各自散发着微光,汇聚成了璀璨的星河,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着力量,而在四川内江的一个小村庄里,廖富林的故事,便是这浩瀚星河中那虽平凡却又熠熠生辉的一缕光。
廖富林出生于1938年,那是个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年代,整个国家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挣扎,百姓们的生活宛如风雨中飘摇的烛火,朝不保夕。他所在的内江小村庄,也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家境贫寒的廖富林一家,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着生计。父母每日天不亮就出门劳作,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即便如此,一家人也常常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困境。
小时候的廖富林,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却有着一颗充满好奇与坚韧的心。他常常光着脚丫,跟在父母身后,在田间地头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捡捡掉落的麦穗、驱赶那些偷吃庄稼的鸟儿。田间的泥土、飞舞的昆虫,便是他童年为数不多的“玩具”。看着父母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而日夜操劳,他那稚嫩的心中,早早地就种下了要努力改变生活、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种子。
由于家境太过贫寒,上学对于廖富林来说,就像是遥不可及的梦,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村里家境稍好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学堂,而自己则继续留在田间,跟着长辈们学习种地的本事。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那些简陋的农具,怎样分辨不同季节该种的农作物,什么时候该给庄稼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廖富林也学得格外认真,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种地的知识和技巧。尽管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也时常被农具划伤,但他从不喊疼,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磨砺,只有掌握了种地的本领,才能帮家里多收获些粮食,让家人少受些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廖富林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村里的木匠师傅打造的那些精美的家具,心里满是羡慕和好奇,觉得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木头,在木匠师傅的巧手下,竟能变成如此实用又好看的物件,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他萌生了学习木匠手艺的念头,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拜了村里一位手艺精湛、德高望重的老木匠为师,开启了自己的木匠学徒生涯。
刚开始学习木匠手艺时,廖富林遇到了诸多困难。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到了他手里却变得格外“不听话”,锯子拉起来歪歪扭扭,刨子推得也不顺手,常常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手弄伤了,手上的水泡起了一层又一层,破了又长,长了又破,钻心的疼痛让他夜里常常难以入眠。但廖富林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师傅学习挑选木材的诀窍,观察师傅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木头巧妙地拼接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师傅看他肯吃苦、有悟性,也越发用心地传授他手艺,从简单的桌椅板凳,到复杂的橱柜床榻,廖富林一点点地积累着经验,手艺也日益精湛起来。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廖富林终于出师了,成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木匠。他背着自己的工具箱,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打造家具、修缮房屋。他干活认真负责,做出来的家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样式美观,价格还十分公道,渐渐地,在周边的村子里赢得了好口碑,找他做木匠活儿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