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页)
击的先手优势,又以勇猛顽强的意志准确地贯彻了天鹰计划的方略。在初战中大获全胜,大长了我国军民的志气。
到下午16:00时分,战况发生了变化。印军经过了极大的努力,定购的预警机重新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升空执勤,科希马、提斯浦尔和巴里加斯的远程预警雷达基地初步修复,投入了使用。一批防空导弹阵地也重新修复,对远程雷达基地和预警机提供了有力的保护。空军开始派出战机与我国空军展开了制空权的争夺战,并派出小分队利用复杂的地形对我公路系统和后勤基地实施偷袭。地面部队也从初期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展开突袭和反击。双方在全线展开了激战。
21:30我侦察卫星发现印军的二个重型装甲师部署在萨地亚东面的山前丘陵区,企图凭借重型坦克的优势重创我军。这些信息迅即传送到我军统帅部,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移民大转移
新德里的高级决策人员只是从文档上知道,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有900多万移民,实际上这群人有很大的流动性。5月下旬这儿的冬小麦已经收获,春播也已基本结束,进入了一段农闲时节。大约100多万移民回到他们的故乡去探望乡亲去了,20-30年的移居生活,远远不足以让移民们“断根”。中印边界反击战一爆发,在留下来的移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惊慌。位于最前沿的移民本来就不多,定居的年份又短,一下子都带了细软回家乡避难去了。
移民大转移是天鹰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1-4#前进基地的农垦战士被派出去接管天鹰一号――天鹰四号基地附属的牧场时,也接管了附近的小农场。而大批经过木牛工程局各个农牧业基地培训,经过严格考核的农垦人员,被空运到1-4#前进基地以适应这儿的环境。实际上从印巴战争一开始,中央就拨出巨额资金给木牛工程局,在富裕农业人口最多的山东、四川、安徽和江苏四省建立了很多的农垦培训基地,招募了大批的农民,让他们学习新型的农牧业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当地农业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大规模地开发即将收复的东线准备人力资源。而新疆的农八师以及后来纳入木牛工程局的几个军垦农场,则大批培训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北疆的节水农业的比例,也为接收侵占的西段边境土地的印度非法移民丢弃的农地作准备。
随着战线的快速推进,涉及的印度非法移民数量大幅度地增加,在察隅地区的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和错那地区的车新桥这些小镇,有的人口达5万多。前指派遣了大批的武装工作队,对分散的农户,先把他们动员到小城镇,然后集中动员非法移民们“暂时”撤离战区,以避免激烈的战火造成大批平民的无谓牺牲。那些小城镇的印度民政官员都坚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也一起动员移民们先回老家去避一避。由于我军严格执行不破坏公路的的命令,印度工兵修建良好的公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非法移民的撤离速度。各种汽车、拖拉机、骡车、马车,甚至手推车组成了道道洪流,从山区滚滚奔向南亚平原。在各条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公路的一边是移民的撤离队伍滚滚向南,另一边是向北增援的印军车队。
中央对收复地区的开发作出重要决策:
——在原中印的停火线上建立严密的隔离线,由武警部队守卫,严禁无组织的人员进入该区。这也是为了防止印军埋设的地雷伤人。
——从基地派出的农垦人员只准在原有的耕地上耕种。所有这些分散的农地,由农场…分场-小队…个人承包的小农场,逐级严密地组织起来,按现代化经营模式开始运转。
——未经专家的规划,严禁把牧场改为农地,更不准砍伐森林。
——由前指授权的工作组从各城镇的印度地方官员的手中和平地接收行政管理权,行使城镇的治安和管理工作。不断接收基地派出的有专长的人员重新把商店、面包房、饭店、供电…启动起来。
——由通讯部队立即开始改造收复地区的电讯设施。把该区的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纳入国家的系统。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暂时对电话和网络暂时实施管制。
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平稳的过渡,实现几乎无损的接管,在于印度的朝野都深信,“一个月后战争就会结束,中国人又会撤回去了”。怎么会去破坏那些基础设施呢。
第五节 蛟龙戏山
读者一定会认为题目搞错了。不过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蛟龙是在山中产生的,每当蛟龙出世就会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