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页)
不足,装备太差。经过四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在印中边境地区,印军在炮兵火力、空军前沿基地、步兵兵力和训练水平远远超出中国军队,后勤支持方面更是占压倒性的优势。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当年的“撤军、交还缴获的武器”的惊人之举,完全是因为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军队不可能在那里持续作战,为了避免彻底的失败,才以退为进搞出来的花招。
那么我国的陆军在这次的反击战中能有什么表现呢?
错那宗东南北京时间7:03
这一带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六千多米,地形是世界上最崎呕不平的,根本不是打仗的地方。即使在探险家眼里,这里也是“地球最后的秘境”。陡壁、恶瘴、密林,春季里低洼处巨蟒和毒蛇已开始活动,开始消融的雪山冰原导致江水开始咆哮,尽管还在旱季深谷里也是阴雨沥沥。这就是藏南地区的作战环境。在这参天古木挂满松茸,热带雨林托举冰川,粗藤盘折,荆棘载途的地域隐蔽着我军的一支部队,山南军分区的第2守备团的第1营。营长王克成少校在夜暗中注视着小河对岸不远处的1个印军哨所,他身旁的“电甲虫”指挥车的荧屏上显示对面的印军没有异动。他在等待进攻的命令,在激战前的时刻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我军的不少职业军人毕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的所在多有,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场共和国的保卫战对一位职业军人来说是极为幸运的。
王克成出身于川西的一个农家,从保定步校毕业后立志毕生从军创建自己的功业。虽说是一名有志青年的冲动,但他在扎扎实实地努力。在他的要求下来到了西藏戌边,在独立师得到锻炼后,又主动要求来到了前线的守备团工作,令他的老同学、老同事们大惑不解。藏南边境的守备条件十分艰苦,这里山高谷深、丛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雨季和雪季都会造成补给的中断。他在连长任上就率领部队努力改善守备条件。新的成员来到连队的第一天,他总要带他们去前线的哨所,看印度入侵军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哨所,通过望远镜观看印军修建的庞大的工事群。他自己每次都在内心深处感到震撼,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大规模扩军,在中印边境的入侵印军也在跃跃欲试,大肆扩建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前沿的攻击基地,并不惜耗费巨资改善各基地之间的山区公路。印度移民的农牧场也越来越逼近停火线。这一切都令他忧心如焚,不断向上级报告入侵印军的情况,也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
作为基层的指挥员,他也感受到中央越来越重视边防建设,前二年团里建成了设施优良的基地,还投巨资改善了通往前沿的山地公路。这二年的变化确实大,职业军人已占了绝大多数,近年了待遇大幅度提高。守备团的装备得以优先更新,大批“电甲虫”、TJ-1火力突击车、自动榴弹发射器、反装甲导弹、火箭筒装备到连队,指战员士气大振,练兵热情十分高涨。去年底陆续运到的“小强龙”越野车更是令他们欣喜若狂,这些载重2吨,3轴6轮、重心低矮的小型越野车最适合这里的险恶地形,6台强劲的电动机使它们可以轻松地爬坡涉险,结构坚固,机件极少维护非常简单,驾驶也很简单,电动机根本不惧这世界屋脊稀薄的空气,而且没有噪声。王克成感到中央的措施非常有效扎实,这批电动装备极大地改善了守备团的打击力量,他感觉到中央的方针绝对不是被动的防御。
今年初他刚提升为营长,守备团首次装备了8架电动直升机,营连级干部轮流培训空地协同作战的指挥,连队里也选拔人员学习地面引导直升机攻击的技术,还得到了改装的“电甲虫”协同指挥车。在这世界级的险恶山地直升机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过世界上也没有在这样的地域使用直升机作战的范例。王克成也没有被动地学习条例和规范,他认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运输直升机的作用,提出建议用直升机把迫击炮等轻型火炮运送到敌军阵地周围山上的有利阵地,然后不断地运送炮弹,在山上或直升机上的炮兵校正员可以指挥火炮居高临下地实施精确打击。因为我们的电动直升机隐蔽性好,可以做到出敌不意。敌军在山顶的工事不多,也很容易被攻击机或直升机摧毁。教员和上级领导都很重视他的报告,在研究实施的战术。
不久他们的战士还被送到基地集中训练使用激光枪、雷达波照射器为被动制导的导弹和滑翔炸弹制导的技术,当王克成看到演练场上一颗颗炸弹、导弹在战士的引导下逐一摧毁目标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看来中央“打赢”的决心已经要转化为行动了。他仔细地研究过上世纪中印边境自卫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