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页)
还讲究的中央军,则全是清一色的白羽箭,半点杂毛的都不要。
这不是简单的穷讲究,更是实力的象征。
至于金鈚箭和普通的箭到底区别在哪里不知道,反正不仅有区别,而且还被远处观望的将士们看出来这是皇帝御用的金鈚箭,皇帝亲自动手了小兵当然要庆祝,于是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操把马往前一带,盖过天子迎接众军欢呼,于是“众皆失色”。
《三国演义》这段上时说的不是很清楚,罗编辑想说曹操是学秦二世时赵高的“指鹿为马”分清敌我同志,可人家用过的东西照搬出来少点创意,于是曹丞相就来个“许田围猎”。
曹操这么做不是一时的鲁莽和冲动,而有组织、有预谋的,事先彩排好的,他要的就是“众皆失色”这个效果,不这么做这趟猎不白打了,不这么做怎么分清谁是我的同志,谁是我的敌人。
只要脸色抽抽的就是我的敌人,只要敢抄家伙上的就地消灭,搞好了顺手把看着还闹心、弄还弄不下去的皇帝都直接灭掉。
问题是这“众皆失色”的众人到底是哪些人呢,曹操真的分清敌我了吗?
让我们用排除法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肯定不是曹操手底下那群心腹之人。
那么就是余下的文武百官了,可这么说也不全对。因为虽然“众皆失色”,而且关羽丹凤眼倒立,“提刀便出”要砍曹操,可曹操和他手下一群瓜牙居然谁都没有发现。《三国演义》中也没有提到过哪个大臣因“失色”,而被曹操当成不是自己的同志被除掉的,所以他们也被排除了。
远处那些眼神有问题的小兵就更不用考虑了。
分析来分析去一种解释是,“众皆失色”是指在场除了曹操以外的所有同志,上至皇帝下到小卒,包括曹操手下那些心腹,这属于法不则众型。
第二种解释就是曹操只身在前看不到身后发生的事,而他手下那群猛人却不是合格的谍报人员,不懂得察言观色,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