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前后人口 > 第68章 洛阳玉玺

第68章 洛阳玉玺(第5/6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沈氏红颜火影:萝莉道和小南都是我的一个农家子的逆袭之路双穿:漫威与DC的华夏超人觉醒购物商城,我助大唐统一天下反清:慢工出细活霍格沃茨:这真的是一个巫师?还珠格格之缘定此生明末:苟到崇祯挂开始造反海贼:夺取凯多须佐套青龙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赵五郎古代奋斗史目标:逃离忍界听泉鉴宝:少爷连麦,震惊全网穿越大唐做生意宋晋府录天下兴亡乱世王爷回到大陈当王爷游戏王从成为除圣开始

投靠了曹操。

曹操见到荀彧,和他一聊,荀彧对答如流,曹操高兴得眼睛都亮了,拍着大腿说:“你可真是我的张良啊!”这曹操,还真把自己当成刘邦了。曹操马上任命荀彧为奋武司马,遇到什么事儿都和他商量。曹操在荀彧的帮助下,把黑山贼全部赶出了东郡,东郡这才安定下来。

右北平屯将公孙瓒,之前被袁绍忽悠着去攻打冀州牧韩馥。后来袁绍夺了韩馥的位置,公孙瓒也退兵了。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一直不太对付,两人之间早就有矛盾,在六十四回里也提到过,不过表面上还过得去,互相还能说上几句话。

刘虞的儿子刘和当时是侍中,跟着汉献帝到了长安。汉献帝一直想着回到东边来,就派刘和偷偷从武关出去,绕道去见刘虞,让刘虞带兵去迎接他。这汉献帝也真是天真,以为刘虞能有那么大的本事把他救出来。

刘和在路上经过南阳,见到了袁术,就把汉献帝的意思告诉了袁术。没想到袁术这人心眼坏,把刘和扣留下来,还让刘和写信给刘虞,说愿意和刘虞一起带兵去西边迎接汉献帝。刘虞收到刘和的信,就打算派几千骑兵南下。公孙瓒听说了,觉得袁术这个人不靠谱,肯定有什么阴谋,就劝刘虞不要发兵。刘虞不听,还是坚持让骑兵出发。公孙瓒怕袁术以后怨恨自己,就派从弟公孙越带着部队去见袁术,暗地里让袁术把刘和扣留下来,以此来和刘虞结仇。这公孙瓒也太狡猾了,净干些损人利己的事儿。

刘和察觉到了不对劲儿,找了个机会偷偷往北跑,跑到冀州的时候,又被袁绍给截住了。袁绍因为袁术不肯拥护刘虞,而且回信的时候态度很不好,早就对袁术不满了;再加上袁术又给公孙瓒写信,说袁绍不是袁氏的亲生儿子,这可把袁绍气坏了。兄弟俩的仇怨越来越深。

袁绍派部将周昂做豫州刺史,和孙坚争夺豫州的地盘。袁术让公孙越去帮助孙坚攻打周昂,孙坚把周昂打得大败而逃。可是公孙越在战斗中不小心被流箭射中,死了。袁术得到消息,把公孙越的尸体送了回去,还在公孙瓒面前添油加醋,怂恿公孙瓒去攻打袁绍。公孙瓒本来就对袁绍恨得牙痒痒,听了袁术的话,更是火冒三丈,说:“我弟弟公孙越死了,这都是袁绍的错。而且袁绍能得到冀州,还不是靠我帮忙,可他从来没说过要报答我,现在反而害死了我弟弟。这仇要是不报,我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其实这事儿也怪他自己,谁叫他听别人挑拨呢?而且他不怪袁术,只怪袁绍,也太偏心了。

公孙瓒带着部队来到磐河驻扎,准备攻打袁绍。袁绍心里有点虚,毕竟自己理亏嘛,就想和公孙瓒和解。他把渤海太守的印绶给了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让他去上任。公孙范到了渤海郡后,不但不感激袁绍,反而带着渤海的部队去帮助公孙瓒。公孙瓒有了公孙范的支持,势力大增,和公孙范一起打败了黄巾余贼,抢了很多武器和粮食,这下公孙瓒可威风了,在河北一带名声大噪。他觉得自己有了和袁绍叫板的底气,就决定正式攻打袁绍。

公孙瓒在攻打袁绍之前,还写了一篇表文送到长安,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大概意思是说:袁绍这个人品德败坏,以前当司隶的时候,就不干正事,专门讨好那些坏人,导致国家大乱;董卓欺负皇帝的时候,他也不帮忙,反而自己逃跑了,一点都不忠心;他在渤海当太守的时候,要去攻打董卓,也不跟家里人商量,结果害死了自己的家人,这是不仁不孝;他起兵两年了,也不想着为国家解决困难,只想着自己扩充势力,到处搜刮老百姓的钱财,老百姓都恨死他了;他还逼迫韩馥,抢走了冀州,自己刻了个假印玺,冒充皇帝下诏书,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他还和那些搞迷信的人勾结在一起,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哪是一个大臣该干的事儿;他和刘勋一起起兵,后来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刘勋给害了,还听那些小人的谗言,干了很多坏事;他因为贪婪,向高焉和姚贡要钱,人家没给他,他就把人家杀了,太残忍了;他母亲本来是个丫鬟,身份低微,可他却靠着不正当的手段当上了大官,还不知道满足,整天想着往上爬;长沙太守孙坚,为国家立了大功,他却派小人去抢孙坚的功劳,还不给孙坚送粮食,导致董卓一直没被消灭,这是他的第十大罪状。公孙瓒在表文里说自己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也看不惯袁绍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和其他州郡的人一起讨伐袁绍,要是能成功,就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为国家立下大功。

公孙瓒把表文送出去后,就开始进攻冀州。各州郡的人都有点怕公孙瓒,不敢和他对抗,大多数都投降了。公孙瓒就让部将严纲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我,绝世毒士,打造最强大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