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页)
来,她绝非说说而已,她是认真的。邓奉看着阴丽华,丝毫也不害怕,快慰而感激地等待着她。
没有人能将这一凝固的瞬间写下。夏夜之沉默,两人谁也不说话。他们彼此对望,安于这种古怪的沉默,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小时候,一对小儿女瞒过了大人的眼睛,躲在角落里,偷偷干着一件大人们不能理解的事情,那是只有他们才能知晓的秘密,那是只有他们才能体会的快乐。
邓奉忽然大吼一声:“动手吧!”
阴丽华下意识地一剑刺出。长剑果然锋利无匹,轻松贯穿邓奉的身体,很快,便有殷红的鲜血涌出身体。衣裳上沁出的血迹,慢慢变大,如一朵正在汹涌怒放的红花。
阴丽华握剑不放,轻声问邓奉道:“疼吗?”
邓奉笑了笑:“不疼。你别害怕。”
阴丽华摇摇头:“我不怕。”
邓奉瘫倒在阴丽华的怀里,他的力气已经随着鲜血快速流逝。阴丽华紧紧抱住邓奉,感受着他此时的弱小。邓奉的嘴角绽放出艰难的微笑,缓缓说道:“当你嫁给刘秀的时候,我就已经死了。当你来求我投降的时候,我又死了第二遭。现在,我终于解脱了。”
阴丽华拥邓奉而泣,眼泪和鲜血流在一起。她喃喃说着:“我知道,我都知道。”
邓奉满足地闭上眼睛,低声作歌,歌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天意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歌声越来越低,渐至不可听闻。
影片金刚》台词有云:“美女坐在野兽的手上,野兽凝望着美女的脸庞,从这一刻开始,野兽其实就已经死亡。(The beast looked upon the face of beauty,and the beauty stayed his hand,from that day on,he was as one dead.)”
绝世的武功,终究敌不过绝世的容颜。邓奉躺在阴丽华的怀里,停止了他的呼吸,在仅仅二十二岁的年纪。他带走了属于自己的悲伤和不甘,留下了对于人间的抗争和呐喊。而可悲的是,人们对于他的纪念,只是津津乐道于他的战功,然后继续活在深沉的梦中。
邓奉死后,他麾下的少年们各有去向。有的选择向刘秀投降,其中以赵熹为代表。或许是刘秀对邓奉的歉疚使然,赵熹投降之后,备受重用,后拜太尉,位列三公,再拜太傅,位极人臣。刘秀驾崩,赵熹为顾命大臣,主持丧礼。汉明帝驾崩之后,赵熹仍是顾命大臣,再次主持丧礼。两朝皆受皇帝遗诏,担顾命重任,东汉史上仅此一人。
更多的少年则哀怜邓奉之死,不肯再事二主,从此散入民间,矢志为邓奉复仇。而在他们看来,邓奉之所以自愿走上绝路,与刘秀无关,也与阴丽华无关,阴母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建武九年(公元三十三年),阴母回南阳省亲,少年们闻讯埋伏,将其劫杀于路。可怜的老太太,竭尽自己所能,为女儿安排好了人生,却终于不能看到最后的收成。她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更没有看到自己的外孙继承刘秀的皇位,成为未来的九五之尊。
邓奉死后的第二年,阴丽华为刘秀生下了儿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接着又先后为刘秀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建武十七年(公元四十一年),刘秀废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她也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及至后世,阴丽华和刘秀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传奇,被誉为历史上最完美最幸福的帝王夫妻。
然而,又有谁的眼神能窥穿那幽深的宫墙?或许,一切只不过是后人一相情愿的想象。和所有其他的家庭一样,帝王之家同样充斥着冷战和猜疑,同样有烂在心里的秘密,永远不被提及。
她日后虽然贵为皇后,却始终过着严肃而克制的生活,很少表现出真正的快乐,也从不主动追求快乐。她终于只是一名来自新野的普通女子,然而以刘秀的帝国之大,却也不足以将她的心装满。
刘秀死后七年,她也与世长辞。临死之前,她无力地重复着两个字:“见见,见见。”或许她是在告诉刘秀,两人终于可以在地下团圆;或许她是在惋惜人生,毕竟此番一去,注定灰飞烟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又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含义,而她已经没有力气予以说明。
她缓缓闭上了眼睛,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她这一生无可挽回的结束。俱往矣,那些看过的爱过的年少风流,那些说出的说不出的爱恨情仇。
她与刘秀合葬于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