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页)
”基本是一部惊险片。而编导对培纳的刻画尤为深刻。培纳和妻子相信彗星属于上帝,于是便带着几个孩子,全家盛装以待。这里完全没有世俗的动机,只有走火入魔的迷信。而那正是许多发达国家里存在着的现实。
可以说,由于投资限制,“科幻小片”的制作者只能更多地挖掘剧情本身的魅力。所以我们在这些影片中间,反而更能找到科幻艺术的原始魅力——奇特构思和超凡想象。只不过“科幻小片”的宣传费用有限,你必需拥有一双擅于发掘的眼睛才能找到它们。并且,你还需要不为宣传炒作所动的主见和鉴赏力。
《隔世救未来》是一部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片。和其它类似题材不同,在这里,能够“旅行”的只有电磁波。由于太阳黑子大暴发,干扰了地球附近的时空秩序。生活在1999年的警察约翰和他生活在1969年的父亲通过自制无线电步话机取得联系。由于父亲应该在次日于火灾现场中死去,知道前因后果的约翰便及时提醒对方。父亲活了下来,却干扰了正常的时空,导致一系列混乱。约翰和父亲又不得不在周围人无法理解的情况下,相互合作,弥补这些损失。最终,父亲竟然活下来,与1999年的儿子相见。整部电影完全在父子情深的主线下展开。集中展示了“科幻小片”在情感、情节方面的优势。
“在科幻电影中,已经不可能有小片了,而只能是大片。”这位网友的评论代表了许多人的看法。但并不正确。只不过是当他没有努力去搜集和研究时,他更多地会遇到科幻大片。
从艺术角度讲,科幻小片永远有生命力。大片虽精彩,但难免有“炫技”倾向:A镜头是用几百万资金,大量人力物力制造的特技,B镜头是普通演员的表演。最后下剪刀的时候,你会把哪部份保留得更多?答案是很容易想象的。即使大腕导演,也经常心痛金钱,而保留超过叙述需要的特技镜头。
同样,观看大片,观众也会有“特技晕眩现象”:一个眩目的特技镜头过去后,观众要有一段时间沉浸其中,回不过味来。如果全片有那么几个精彩豪华的特技场面,除了它们本身占用的时间长短外,“特技晕眩”还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于是,演员本身的表演,以及其它电影手法的运用就会不受重视。
再从构思角度讲,小片投资少,所以更容易试验一些新构思、新理念。许多科幻大片都有小片的前身。这方面以“施瓦辛格科幻片”为代表。他主演的《铁血战士》、《第六日》、《奔跑的人》等等都是大制作。但以前都有过别人主演的,情节相同的小片子。那些小片为投资人作了观众反应实验,后者才敢投入巨资。而观看仿制品和观看原作,尽管后者更豪华,但从创意角度来讲,哪个更开心一些呢?可以说,如果没有诸多小片作了先期实验,读者耳熟能详的许多大片根本就不会被立项。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五章:世界各国科幻电影(1)
五章前言
第一节:前苏联科幻电影
第二节:法国科幻电影
第三节:日本科幻电影
第四节:其它各国科幻电影
五章前言
除了美国,世界其它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于科幻电影上都未臻成熟。由于没有形成传统,形成套路、模式,仅仅是偶尔为之。在编剧、导演、特技、剪辑等多个环节都缺乏积累。不过,研究世界各国科幻电影仍然很有必要。中国本土科幻影视要想发展,美国科幻片更多是从艺术本身角度提供范本。而其它各国电影界制作科幻片的经验,或许与中国电影界的实际更接近一些。
前苏联是世界电影大国,蒙太奇的发源地。电影技术和人才基础曾经与好莱坞并列。这是苏联科幻片需要被介绍的首要原因。另外,苏联也有自己优秀的科幻小说原创作改编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前苏联科幻电影。法国科幻电影无法搞出大制作,但以构思精妙著称。一些好莱坞科幻大片都是翻拍了法国的科幻片。日本科幻电影离我们最近,可以提供的借鉴也不少。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其它各国科幻电影,以收博采众长之功。
第一节:前苏联科幻电影
1924年,苏联梅兹拉庞电影制片厂将阿托尔斯泰的科幻小说《阿爱里塔》搬上银幕。这是笔者查到的最早的一部苏联科幻电影。当时,整个电影业正值青春期。后来成熟的好莱坞巨片尚未存在。而苏联电影正是这群“电影青少年”中的大块头。这部科幻电影讲了一个太空剧式的故事,让科学家和苏联军队一起去火星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