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4/4 页)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业余里踢出来的国足超级后卫、
画渣又怎样?我靠神笔一路躺赢、
开局选择亡灵:我有ss级天赋、
DNF:求你别搞事,我们真服了、
穿越火影之修真者的逆袭、
你们的修仙太低端了、
联盟:哇!这选手名场面简直炸裂、
融练万物,我在泰拉瑞亚中杀疯了、
侦探再就业,从好友失踪开始、
主神诈骗?我可是正经游戏官方、
网游:敢惹他?内裤都给你偷没了、
神级边后卫,不训练也得金球奖、
我是辅助啊!怎么全是阴间英雄?、
地下城与天灾领主、
全民领主:开局神级天赋、
重生篮球,长城归来!、
史上最贱NPC、
记录地平线上的旅途、
苟在艾泽拉斯的幸福生活、
骑砍之卡拉迪亚征途、
学专著、论文、实验报告,并不强调美。许多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枯燥乏味、不忍卒读,但无妨它们的学术地位。而艺术的产物则更强调抒情、意境。从受众接受过程的角度看,学习科学靠的是逻辑思维。接受艺术作品则要靠感受、领悟。
所以,科学和艺术,两者从形成到接受的全过程,都完全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从精神产品上看,科学产物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可验证性。由于具备可验证性,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性质。也就是说,科学传播以其共性为基础。不管你是否喜欢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李四光、袁隆平这些人本身,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你就必须接受。美国和伊朗、朝鲜的武器专家尽管政治立场不同,但他们都必须依靠同样的技术原理来工作。
文艺则恰恰相反。文艺作品并不存在验证的问题。文艺作品完全不可重复,也不许重复,越具有个性的东西流传得越广。相反,模式化、套路化的文艺作品虽然永远都会大量存在,但它们得到的总是负面评价,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也正因为极端强调个性,所以即使是伟大的艺术经典,个别读者如果不喜欢,完全可以不接受它。接受一部作品,完全不在于其是否“正确”,而在于它的趣味与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和艺术家更仿佛两极,生活在两个圈子里。不仅彼此缺乏沟通,甚至因为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彼此多有嫌恶、攻讦。科学家认为艺术家情感丰富而理性衰弱。认为他们对世界的本相毫无认识,只是在作品中表达空虚的自我。在科学家组成的圈子里,不少科学工作者都认为,只有没本事的人才去搞艺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至今仍是通行的价值观。
而艺术家们认为科学家人格欠缺,生活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