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朱元璋当学生,被子孙后代教育了!(第1/2 页)
【“十八万难民,四成年轻精壮,也就是七万多人。”曹文诏忍不住激动的说道:“若是将他们全都编入士卒,便可得七万大军啊。”】
【“想的太简单了。”朱由检笑了笑,摇头道:“七万年轻精壮是不假,但能成为一名合格士卒的人,估计少之又少。”】
【“目前,京城里的那些人都在盯着我们,咱们还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
【他低着头,沉吟片刻,正色道:“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左良玉听旨。”】
【“臣等接旨。”诸位大臣纷纷跪下。】
【“命你们每人从难民中各挑选两千名合格精壮,各自组建一支军队,秘密进驻郊外西山。”】
【朱由检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腐儒,他知道若是将七万人全部都编成大军,会引起多大的麻烦。】
【七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铠甲、兵器、装备、马匹、粮草需要耗资甚巨,至少要五百万两白银打底。】
【朱由检从魏忠贤那里搜刮的一千万两白银,在各种赏赐、花销、买粮等等消耗中,已经不足五百万两。】
【目前想要打造一支七万人的精锐部队,根本就不现实。】
【更何况,光天化日之下招募七万人,瞎子都能看得出来朱由检想要干什么。】
【那些京城里的文官集团,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由检势力壮大?】
【说不定七万大军还没组建完成,就会出现无数次蓄意暴乱。】
【朱由检目前的实力,最多也只能打造一万精锐。】
【只要能锤炼出一支铁打的部队,哪怕只有一万人,也足以应对目前京城的情况。】
【“臣等遵旨。”洪承畴等人纷纷领旨。】
【朱由检想了想,补充道:“诸位,兵团作战,军纪要严。朕要的是一支铁打的部队,望诸位能明白朕之决心。”】
【说完,他给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心领神会,将早已准备好的五份手册,交到了洪承畴等人的手中。】
【洪承畴等人一看,封皮上赫然写着《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几个大字。】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王承恩又递给他们一份手册,名字叫做《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朕多年前看到过这两本书,细读之下,惊为天人,便将此书抄录下来,只待今日之用。”】
【朱由检吩咐道:“诸位训练士卒时,务必多多参考这上面的法子。”】
【“各位大人,时代变了,过去的作战方式已经不适用了,朕希望你们能与时俱进。”】
【“顽固自封者,必被时代所淘汰,懂了吗?”】
【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左良玉、曹文诏纷纷郑重其事的点头。】
【好在他们大多都不是军户出身,关于训练士卒这一方面并没有什么守旧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方式。】
【“还有一件事,朕希望你们能理解。”】
【朱由检召来五名宦官,介绍道:“他们几个是朕当年还是王爷的时候,在王府亲手调教出来的。”】
【“从今天开始,他们便是你们的同僚,或者说搭档。”】
【“以后朕要形成一种制度,统兵将领要配备一名宦官。”】
【“当然,他们不会干涉任何你们的决策,或者战略思想,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好的为朕效命。”】
“这小子,好深的算计!”
看到此处,朱元璋古井般波澜不惊的眼神,罕见的流露出一抹震惊。
连他都不得不佩服朱由检的这一招之精妙。
自古以来,带兵在外征伐的武将,一直都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兵权在手,很容易野心膨胀,甚至把控不住的局面。
武将造反而失天下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朝的安史之乱,北周时期的赵匡胤黄袍加身。
当然,为了防止武将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很多皇帝都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宋朝以文治武的方式。
以文治武的制度出现,确实大大降低了武将造反的风险,稳固了皇权的地位,但同时也造成了士大夫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人崇尚读书,以武为耻。
宋朝最终也在这个制度上走向了灭亡。
朱元璋为了避免明朝走宋朝的老路,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让藩王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