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么?我们在怎么修道呢?”
聂信此玄仿佛也进入到了某种奇异的状态,很快就沉浸在思考中,等他再胀开眼睛之后,他娓娓道来:“如果我之前所说的成立,灵能只是符合“道,的能量表现,那么,我们的修道都是在通过掌握灵能,进而揣摩、计算道的本身。积修灵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体察灵能的流动、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灵能的变化法则。而这种法则比我们所接触到的其他一切更接近道。这是将灵能从游离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固化在身体内的过程。而剑诀法术的修行,则是灵能的另一端。通过剑诀、法术,我们感知的是一个灵能从静止状态、复归活跃、散逸状态的过程。我们试图去掌握这个过程,使得这种活跃、散逸的过程能够产生符合我们要求的效果。而我们在其中的努力,就包含了掌握灵能特性,掌握灵能本身的规则,进而接近道的本身。”
“按照你的意思,如果灵能本身不是道,那道可是虚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孟先生加入了讨论;他为自己斟了一杯酒,平静地发问。
“如果道是这个世界的规则,那它的确应该没有任何实体。应该”不是我们能够找到的什么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虚无。
存在和不存在是两个概念,实体的存在是存在,没有实体的存在也是存在。”聂信回答道。
孟先生对这个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多追问,而是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上,和聂信、老杨一起,讨论灵能和道的关系,讨论灵能的不同状态的转换和功法修行的关系。聂信的说法无限接近何念生当时的说法。甚至比何念生当年所说更有逻辑性,这一点让孟先生和老杨惊喜莫名。虽然聂信受到了何念生的影响,理所应当是何念生的理论体系的继承人,可他现在就能够有这样的见解。以一个灵息初期的修行者,却能够在谈论道的时候,直指问题核心,这种思考的锐利度,太惊人了。或许,这就是何念生当初收聂信作为弟子的原因吧”一个已经习惯了探究本源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思考就应该有这样的维度。“那存,符儿几卜么呢。忽然。萧井甘抛出了众个问聂信和去杨明聊天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天过去了。这时候,连张翼聆、墨翔都已经坐到了边上,听着三人的讲述,不时加入自己的见解。汤雪梵同样来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时赞同地点头或者低着头咬着一点嘴唇在那里思考,,再之后,大青和小玉都来了。他们趴在那里,无比认真严肃地倾听着。这或许是它们脱离本能的修行,迈向更高层面的一个契机。“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你自己有答案了吗?。
聂信笑了笑说:“我想是有了。符咒是符合规则的能量结构,这些结构非常基础,非常简单,但通过这些结构的组合,则可以产生万千变化。我在制作打印机的时候。在这方面就有着一个设想,那就是符咒是通过上面的构纹来发生作用的。和书写的顺序无关。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我才设计了这样的打印机结构,而这样的结构真的起作用了。这就说明我的设想的确是成立的
“可是,如果是这样,那怎么解释你的符咒和我的符咒,威力就是不一样呢?”孟先生笑呵呵地椰愉着。
聂信低下头去想了很久,才开口说道:“结构是基础,但或许这样的基础结构还是可以进行优化的,书写符咒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自己的灵能来为以后的灵能流动指引最优化轨迹的过程。同时,我相信情绪、心性等等,都会影响灵能。一个人的灵能是什么样子的,那他做出来的符就会朝着这个方面变化。一个人的情绪、神念等等,都会随着灵能波动刻画在符咒里,然后,在符咒生效,灵能流浩过这些印迹的时候,灵能和这些印迹相互作用,也就有了种种其他变化。”
孟先生淡淡地说:“这样说倒是能解释通了。符咒是个复杂的玩意。法阵和符咒的联系,我之前就说给你听过,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法阵是符咒的高级形式,而法宝,则是结合了材料的法阵的高级形式,,那么你对结印和心口咒怎么解释呢?”
“能量法则,有形态上的结构,这构成了符咒和法阵,等等。我觉得结印和符咒是一回事,符咒是一个固化下来的结构,使得灵能具有各种流动方式,有线性的,也有并行的”,但结印,却是一个结构上的线性结构,让能量通过使用者最需要的方式释放出来。由于能量结构单一。后端推动能力强大,结印的威力也就比较大。
而心口咒,,也就是通过口头念诵方式释放符咒,我觉得,这是能量的波动结构。这种波动结构和形态结构是可以对应起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门派的符咒会有书写、念诵同时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