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魔法 > 印光法师最经典的话 > 第5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二

第5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二(第6/8 页)

目录
最新玄幻魔法小说: 系统可不会给我刀刻般的肌肉开局天竹峰主,签到圣境修为开局葬神剑,我杀穿诸天密宗:修罗鬼修穿成傀儡皇帝,靠后宫和科学无敌仙路逆袭:穿越废柴与系统的传奇模拟修仙:圣女别怕,有我在废柴仙途:逆命而起,踏破九霄龙族之从挖卡塞尔墙角开始每走一步,涨一点血气,终成无上妖帝重生异世:他靠美貌成王称霸玄幻:我真不是盖世高人终极进化路冰川陨石之下:绝境求生孙悟空再进化开局加载领主系统,我发育成王神体【完全变态】这破系统竟然逼我当大侠!万能鉴定术开局:被诡异女子强行抱走

至此。以感佛舍利降临,孙权为之建塔修寺,以宏法化。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且一向被称为佛国。这个地方的人民,大部分都有大乘根性。佛法传到中国,一百七十多年,只在北方弘扬。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赤乌四年(公元241 年),康僧会尊者,行化到了此地。因为尊者虔诚感应到佛舍利的降临,孙权为他建塔修寺,来宏扬佛法,教化众生。

至晋而佛驮跋陀罗,译华严经,亦在其地。宋齐梁陈以来,译经宏法,大有其人。一则宿昔熏陶,善根所使。一则山水崇深,地灵所致也。

到了东晋,有佛驮跋陀罗,翻译《华严经》,也是在这个地方。南朝的宋、齐、梁、陈以来,在此地译经宏法的高僧大德有很多。既是因为宿世的熏陶,善根所使。也是因为山水峻隐,山川灵秀所致啊!

迨至唐肃宗时,颜鲁公真卿,适守是邦。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命鲁公撰文。其曰,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是岂独为物计哉,盖欲有所感也。今清凉山下乌龙潭,乃鲁公自立之放生池。

到了唐肃宗时,鲁公颜真卿,恰逢镇守南京。皇帝下诏天下各州都要建立放生池,敕命颜鲁公撰写疏文。颜真卿在疏文中说:“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这哪里只是为动物来考虑呢?这是想要天下人因此而有所感动啊!现今清凉山下的乌龙潭,就是颜鲁公自立的放生池。

鲁公精忠贯日月,文笔动风云。而且笃信佛法,极意护生。其懿德弘慈,千百年后,莫不景仰。

颜鲁公之忠义可与日月比高,又有“笔落惊风雨”的文采与书法造诣。而且他深信佛法,极度留意护生。他美好的德行,弘法的慈心,千百年后的人,没有不景仰的。

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杀人之理。由是各怀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风易俗,感召天和矣。

近来,世道人心,已经坏乱到了极点。天灾人祸,连续不断的发生。忧虑世事的仁人智士,认为这些业力果报,都是由于杀生引起。倘若能够知道动物不可以杀害,就断然没有杀人的道理。因此每个人都怀有慈善之心,互相扶持。自然可以移风易俗,感召天地和顺啊!

于是冯梦老,王幼农,庞性存,魏梅荪等诸居士,谋立放生池。以提倡息杀行慈之道,企敦民胞物与之风。以乌龙潭鲁公故址,不能通江。另觅三汊河方家下圩,其地宽敞,有百数十亩。足可以建立道场,开池放生。

于是冯梦老、王幼农、庞性存、魏梅荪等诸位居士,计划建立放生池。来提倡息杀行慈的道理,企望劝勉广泛爱护同胞万物的风气。因为乌龙潭颜鲁公放生池故址,不能够流通到大江。另外找到三汊河方家下圩,这个地方宽敞,有一百几十亩地。足可以建立道场,开挖大池来放生。

幸其地主方君峻生,元属乐善君子。只取半价,亦可谓稀有功德矣。议甫成,而予适至金陵。魏君以其事告予,且令作疏,以为之倡。

幸而这块地的主人方峻生先生,原本就属于乐善好施的君子。只要了一半的价钱,也可以说是希有的功德啊!商议刚刚达成,而我又恰好到了南京。魏梅荪居士将这件事告诉我,而且要我写一篇疏文,作为倡导。

予常痛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予前撰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已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兹不缕述。

我常常痛心近来世上杀劫的悲惨,想要挽救却没有力量。因为他们的请求,触动了我的心怀。我前面撰写的《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已经将我们人类与动物畜类的本具真心,以及各随业力升沉六道,杀生护生之现在未来的果报,大略说过了,此处就不再详说了。

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各得其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希望诸位护法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财。使这个善举速得成功,动物畜类各得其所。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哪里只是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且未来世,来感恩报德的,不知道有几千万亿呢!

须知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之要务也。

必须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携农牧场穿越异界女配翻身记五神天尊古仙复苏,一万狐狸拜我为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