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页)
孔祥熙这个时候还是比较纯洁的,对于宋蔼龄私下进行了阴谋多少有些后怕。有时候他感觉宋蔼龄不应该和自己结婚,应当与杨洪森结合在一起才是正确的,这两个人真是太有共同语言了……
在民国的历史上宋蔼龄绝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她是男性的话,杨洪森会考虑将她给干掉。
将国家投资收益的230亿美元洗成个人资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运作过程,为此他请来了有丰富金融操作经验的华尔街律师团。
杨洪森从来都不是高尚的人,230亿美元是他创造出来的财富,为此他理所当然的获得相应的份额,而不是全部捐给国家,他可是深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一明言。
“我会将这些钱用于国家,放在中央银行可能会被贪没或乱用,但是放在我这里,我让她变成更多的钱,为国家做出更多的事情。”
他的确做了一件1924年最为轰动的事件,他从个人财产中捐献出了1亿国币用于教育与医疗。
在国人的心目中杨洪森是位散尽家财,一心为国,拥有高尚情操的人。
“我一直都拥有着一颗高尚的情操,只是我一向行事低调而已。”
第二章 雨一直下啊
杨洪森的高尚举动让日本军人都极为激动。
杨洪森很有钱吗?是的,他很有钱。
那么住友、三菱、三井等财团又如何呢?
与日本这些老牌财团相比杨洪森的财富好像不值一提,但是杨洪森捐献给国家的钱,比他们加起来还要多。若这些财团肯向国家捐出微不足道的1、2亿美元,日本财政将大为缓解,而人民的生活也将有所提高,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宁可花巨资扶持一位代理人,也不愿花更多的在国家身上。
“我们要夺取政权,将这些万恶的财团一网打尽,将他们的财产统统收归国家。”
财团对国内的这种国民情绪自然有所了解,他们害怕民众的力量,而这些下层的武士自然不能小瞧,当两股力量为了各自的需要相互接触的时候,日本的政治在未来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日之间的芥蒂日深,中国商人们谨慎地与日本商人保持有限的合作。
敢与日本人做生意的要么是国有控股企业,要么就是那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资本家,小商人必须要考虑投资风险问题。
日本在华的贸易一直打不开局面,为此他们将纺织品价值压的极低,美国企业向中国司法机构控告日本倾销,扰乱中国市场秩序,而中国企业要求国家对他们这块进行贸易保护,增加财政补贴。这迫使日本继续走上层路线。中国市场的钥匙是两江集团,只是他们点头,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日本如果不能将工业产品转化成利润,国民经济将继续衰退。
杨洪森没有对日本人赶尽杀绝,因为这是一笔好买卖,他可以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可以有效的扼制快要泛滥的美国货。中、日贸易从第二季度开始节节攀升。
日本内阁迫于民众的压力,制订了五年经济复兴计划,以抗衡中国的五年计划。
五年经济复兴计划不但空洞,而且难以实现,关键是政府拿不出那么多的投资款,不过作为应景之物,他是华丽的。
列宁死后,杨洪森感觉到了苏联投资存在的潜在危机,为此,他与美国方面进行了交流,但是美国方面的答复是“挺住,一定要挺住,为了年底分红,发挥你最大的能动性吧。”尽管美国财团不住给杨洪森打击,但是他仍然做了第二套预案。
英士达这条走狗在澳大利亚忠实的完成了杨洪森交给他的任务,为此他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到这里来,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向我传达。”英士达献媚地对康利说道。
“既然你有所了解,那我就直说了吧,Boss对你在澳大利亚的工作非常的满意。”康利顿了顿,“Boss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去,……。”
“去伦敦,我去哪里干什么?”英士达很快发现自己多嘴了。
“这是Boss的意思,如果你同意的话,他将支付你一笔可观的安家费。”
“那这边的生意谁负责。”
“Boss都做了安排。”
“亲爱的朋友,你能不能透露一点情报,因为对于未来的工作我心理没有底。”
“那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工作呢?”
“那么报酬,……”
“我只能说报酬相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