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1/4 页)
在行军二十余日后,他们终于到了晋阳,此时,晋阳虽还未失陷,却已经岌岌可危,李元吉与他所率的军队,是守城士兵最大的希望。
可惜,这个希望没有持续太久就破灭了,如上所说,李元吉打仗全凭一股冲劲,要是是这股冲劲未能克制住敌人,那他便无后招可走。
可是刘武周不同,他能够得到逐鹿天下的资格,靠的不是父兄,而是自己,论能耐,几个李元吉也抵不上他,若换了李建成,或能与之一战。
这次,李渊派李元吉领兵出征的决定,真是大错特错!
李元吉败了,毫无悬念的败了,他带来的十万大军被刘武周冲击的溃败四散,最后仅仅聚起了四万人;经此一败,他对刘武周起了深深的惧意,不敢再与之敌对。
二月十一日,李元吉大败,十万大军剩四万余人!
二月十九日,石州陷落!
二月二十八日,平遥陷落!
三月十日,介休陷落!
太原危急!山西危急!关中危急!
当这些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到长安城时,李渊的心情坏到了极处,自从起兵到兵定长安登基为帝以来,还从没有出现过如此危急的局势。
如今的太原,已经变成了一个烂摊子,可即使这个摊子再烂,他也得找人去收拾。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个人选莫过于李世民,后者自征战以来,除却攻而不克之外,几乎未尝一败。
可是,李渊并不想启用李世民,这个儿子,已经不再适合领兵出征!
正当李渊想着该派何人去时,一个人主动请缨——裴寂!
裴寂是李渊起兵的第一大功臣,李渊登基之后,就许以裴寂位极人臣的官位,远在其他人之上,包括刘文静。
第五百九十三章 拒不起用
为了这件事,刘文静一直看裴寂不顺眼,觉得他只会吃吃喝喝,并没有真才实学,根本没资格居于自己之上。长此以往,二人之间的情谊渐渐淡了下去,剩下的,只有不和。
裴寂对此自是憋了一股子气,故而这次主动请缨,也是想建立功勋,让刘文静从此无话可说。
可是,从来没有亲自上过战场的裴寂,并不知道战场的真正可怕,而他指使大军打仗的水平,与他的官位并不相符。
他率军抵达的第一个地方是介休,还没等他去解介休之围,便已经被人先盯上了,刘武周手下将领宋金刚截断了他们驻扎之地的水源,令他们无水可喝。
裴寂迫于无奈之下,只能转移驻地,但他并不知道,这正趁了宋金刚的意,被其从后偷袭,唐军一触而溃,无法再成军。
裴寂丢下众多唐军士兵,急急如丧家之犬,逃到了尚未曾沦陷的晋阳,李元吉正好也在此处。
李渊得知这个消息后,无奈的将他与李元吉一并召了回来,虽然裴寂打了一个灰头土脸的败仗,但李渊对他很是宽容,只是训斥他一顿便罢,没有丝毫实际上的惩罚,哪怕是罚俸这等小惩也没有。
这样的宽容,令刘文静越发不满,之前他随李建成出征,败于浅水原之时,可是被李渊削去官职,贬为庶人,一直过了将近半年时间,方才恢复了原职。
他之败,主要原因在于李元吉,他不过是奉命行事;而裴寂这一败,主要原因就在裴寂身上,李渊竟然……实在是不公平!
刘文静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觉得不平衡!
李渊并不知道刘文静这番心思,就算知道了,在这个时候,也是无暇理会,李元吉败了,裴寂也败了;难道要让李建成出战?可若是再败呢?
他是知道这个长子的,有些领军的才能,但还是不足以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否则当年与薛举对战的时候,就不会败归,哪怕主要原因在李元吉身上,终归也是李建成心智不坚,受了唆使之故!
山西恶化到这个地步,已是不能再败了。
除了李建成之外,朝中还有不少带兵之人,但要才能与威望双全,可以必赢刘武周的,一时之间,还真是寻不出来。
难道要他御驾亲征?又或者说……再次启用李世民?
李渊一个头两个大的坐在太极宫中,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更好的法子来。
此时,秦王府中,杜如晦、刘文静等人正在劝说李世民,“殿下,四殿下、裴相相继大败,正是您复起的大好时机,只要您向陛下请缨出征山西,他一定会同意。”
说话的是杜如晦,他是最希望李世民复起的那一个,因为只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