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四(第5/7 页)
能见到。昙猷法师曾经进入这座寺院,接受供斋而出,知道这座寺院,是罗汉所示现无疑。后人仰慕阿罗汉的胜迹,于是将石桥寺改名为方广寺。
方广寺之最高处,为西方三圣殿,向为念佛堂,正殿三楹,供三圣像,以作礼念之所,两边二楹,以作念佛僧安住之舍。
方广寺的最高处,是西方三圣殿,一向作为念佛堂,正殿三间,供西方三圣像,作为礼佛念佛的处所,两边二间,作为念佛僧人安住的寮舍。
窃以法门无量,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唯念佛一法,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故古今出格高人,莫不注重此法,自行化他,以期一切同人,咸于现生超凡入圣也。
我认为法门无量,都必须要断尽烦惑,才可以了生脱死。唯独念佛法门,只要具足真信切愿,都可以仰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因此古今杰出的高人,没有不注重这个法门,自行化他,期望一切同人,都在这一生超凡入圣啊!
方广寺之三圣殿,历年久远,材木腐朽,早宜重新,奈住持以资斧无出,且待时机。今年三月初,来一客僧,住其中念佛,颇着勤恳。至四月初四夜,自化其身于三圣殿,及寺众咸知,则火已大炽,无法挽救矣。然幸只烧此处,余未延及。
方广寺的三圣殿,历年久远,材木腐朽,早应该重修,无奈住持因为资财无法筹出,暂且等待时机。今年三月初,来了一位客僧,住在当中念佛,很是勤恳。到四月初四的夜晚,自己焚化在三圣殿,等到寺里大众都知道的时候,火已经烧的太大,无法挽救了。然而万幸只烧到三圣殿,其余的地方没有延及到。
不知此僧特欲重新此殿而为此举耶,抑山灵欲重新而使彼为此举耶,抑佛菩萨五百应真欲大宏净土法门,俾一切出资助修诸善信,同仗此善根,出此苦娑婆国土,生彼极乐世界,而令彼为此举耶。
不知道这位僧人,是特别想要重翻新这座三圣殿而做出这个举动呢?还是山神精灵想要重建三圣殿而使得他做出这个举动呢?又或者是佛菩萨、五百阿罗汉,想要大宏净土法门,使得一切出资助修的诸位善信,共同仗此善根,出离这个苦恼的娑婆国土,往生极乐世界,而使令他做出这个举动呢?
今住持即欲重修,祈光作疏。乃述其开山建寺,及此殿早宜重修,而适逢此因缘,以祈一切檀越,念净土法门具契理契机之妙,此僧有为法捐躯之诚,各舍净资,赞襄胜举,其为功德,唯佛能知矣。
现在住持想要马上重新修建,请我来写一个疏文。于是叙述开山建寺,以及这座三圣殿早就应该重修,而恰好遭逢到这个因缘,来祈盼一切檀越,念净土法门具契理契机的高妙,这位僧人有为法捐躯的诚心,各各捐舍清净资财,赞助胜举,这个功德,唯有佛才能够了知啊!普陀山伴山庵募修大殿疏(代撰)
圆通大士,示迹普陀,誓愿无疆,慈悲莫测。绝攀缘而赴众感,如一月普印于千江。住真际而应群机,犹一雨遍润乎万卉。
观世音菩萨,示迹在普陀山,誓愿没有疆界,慈悲无法通过凡情测度。断绝向外驰求的攀缘心却能因众生念力所感而现前, 如同一轮明月普遍照印在千条江水之中 ,菩萨安住于常寂光的真际,而能普遍应摄化导所有众生,犹如一场春雨,万千花卉皆受滋润。
伴山庵者,法雨之分蓝,大士之别院也。暮鼓晨钟,接普济之清韵,拈华竖拂,承法雨之家风。辅弼两寺,宏阐一乘,因是之故,名曰伴山。
伴山庵,是法雨寺的支分伽蓝(即“下院”),为观音大士的另一个道场。暮鼓晨钟,能远接普济寺的清幽韵律,拈华竖拂,能继承法雨寺的佛子家风。辅助前后两寺,宏扬一乘佛法,因此被称作“伴山”。
第以创建以来,历年久远,革故鼎新,代有其人。迄今雨淋日炙,雾浸云蒸,复将倾颓,急宜修葺。
自创建以来,历经的年代非常久远,每个时期都有大德在原址上进行翻建,到现在雨淋日晒,湿雾浸润,云气蒸腾,殿舍又将要倾颓,马上就应该进行修复。
衲披剃本院,遍参诸方,一朝踏破草鞋,致令脚跟点地。由是倦飞知还,忘缘乐道,得故乡之风月,持别庵之门庭。睹兹形势,触目惊心,常恐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普门扃户,难由廿 (ni àn ) 五之路。
我在伴山禅院剃度,曾到处参访诸方善知识,后来,决定不再四处游历行脚,故丢弃草鞋,驻足此地。从此,像倦鸟知还一般,忘断攀缘而乐住道法,返回故地(披剃之处),住持伴山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