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五(第2/4 页)
俱无,无从购请。但不知阁下求此书之意,故不禁覼缕云。为真参实悟,洞明自心,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耶。抑欲学其一棒一喝,喝佛骂祖,但取口舌辩给,以邀誉于流俗耶。或欲记其言句,以雄笔札,使挥毫染翰时,神机活泼,文词幽邃,如苏子瞻辈出词吐气,殆非食人间烟火者所能也。
《五灯会元》,各个刻经流通处的书单中都没有,没地方请购。但不知阁下你请这部书的用意,所以不禁详细说说。是为了真参实悟,洞彻明了自心,彻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呢?还是想要学其中一棒一喝,喝佛骂祖,只取口舌上的辩论,以在流俗平庸之人中求得声誉呢?或者想要记取其中的言语句子,来雄壮自己的文笔信札,使得挥笔染墨时,神机活泼,文词幽远深邃,如苏轼一类人,写出的文词,说出的话语,都不是食人间烟火的人所能达到的。
若欲得第一者,须先研究佛经,使教眼明了。又须亲近具眼高人,得闻一言一句,穷参力究。至力极功纯,自然冷灰豆爆,彻悟自心,如伸手见掌,了无自他之疑。又须高人印证,恐或错认消息。
如果想要得到第一种的利益,必须先研究佛经,使得教理法眼明了清楚。又必须亲近具正法眼的高人,听闻到一词一句,穷参力究。用功到了极点,功夫精纯,自然如冷灰中的豆子爆裂,彻悟自心,如同伸出双手见手掌,没有一点自他的怀疑。又必须高人给你印证,恐怕错认消息。
( 译者按:错认消息是禅宗用语。明心见性了,禅宗称有消息,但明心见性了,不能是自己说了算,必须经过高人的印证,因为怕自己所悟的不对,所以叫错认消息。但现在的学禅者,都自己说自己开悟,实际上都没有经过高人印证的,打大妄语的很多。 )
若能如此,再看此书及一切禅书,犹家里人共家里人说家里话,但有所益,毫无所损。若未能如上用功,及开悟印证。先观禅书,欲得开悟者。如蒙尘古镜,欲顿发光明,不去磨垢,但涂白粉,涂至经劫,亦无光发。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说食数宝,何济饥贫。
如果能够如此,再看这部书以及一切禅宗的书籍,犹如家里人与家里人说家里话,(无需费解,也不会误解),就只有利益,没有损害。如果不能如上所说用功,以及开悟印证。先看禅宗的书籍,想要开悟的话。如同蒙上尘垢的古镜,想要它顿时发出光明,不去磨洗尘垢,只是在外面涂擦白粉,即使涂到经过另一劫,也没有光明发出。所谓的:依他人的话语当作自己的义解,那只有堵塞自己开悟的门径,说食数宝,如何救济饥饿贫穷。
若欲得第二者,则虽是善因,反招恶果。此现世僧俗同陷之万丈深坑也。良以禅宗举扬,皆归向上一着。悟者便能神会,迷人尽随语转。不知古人棒喝喝骂之意,便以此为行持。其失岂止王莽学周公,曹操学文王。
如果想要得到第二种,那么虽然是善因,反而招来恶果。这是现在世间的僧人俗人,共同陷堕的万丈深坑啊!实在是因为禅宗的举扬发挥,都是归于向上一着( 自心理体) 。开悟的人便能够心领神会,迷昧的人完全随言语所转。不知道古人棒喝喝骂的用意,就认为这样是行持。这个过失,岂止是如王莽学周公旦,曹操学周文王那样。
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人等,翻成毒药。裴公美谓得其意则疾成佛道,失其旨则永入泥犁。可不惧哉。
醍醐的上妙美味,为世间所珍贵,遇到这样的人,就翻变成毒药了。裴休说:得其意,则疾成佛道,失其旨,则永入地狱。能不畏惧谨慎吗?
祈阁下勿萌此念也。至于语文类古人作词料用者。不知古人皆于自心大有发明,故出言吐词,妙合禅机。譬如庖丁解牛,由鸡射猿,非学而能者也。
祈望阁下你不要萌生这种念头。至于想要学习文句,类同古人,来作为文词资料使用。不知道古人全都对于自心,有大的发现明,所以出言吐词,妙合禅机。譬如庖丁解牛,养由基射箭,猿猴流泪,知不能免死,这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啊!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你二月份来普陀山,一转眼半年过去了。纵然有一百年的寿命,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这一口气还在,就应当寻求将来的出路。不要等到临终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四者幸备,尤当努力。如登宝山,要得摩尼。
每每想到《四十二章经》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