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四(第5/6 页)
是不知道禅宗和净土的所以然,妄自尊大的人。这种知见万万不可依从。如果依从这种知见去修行,想了生脱死,恐怕要经历尘点般的劫数,也仍然没有希望啊。与吴璧华居士书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我们众生的心性,和佛是一样的。只因为我们迷惑背离了本性,所以才轮回不息。如来慈悲怜悯我们,随顺众生的根机宣说不同的法门,使一切众生都能就路回家。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所说的法门虽然很多,有两种尤为重要:禅宗和净土,最易了脱生死。禅宗只靠自力修行,净土则兼仗佛力。两种方法比较起来,净土最为契合根机。好比人要渡过大海,必须要靠舟船的帮助,才能很快到达彼岸,从而身心都获得坦然。
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末世众生只有这个法门可以修持,否则就是违背根机,劳苦而难以成就。我们要发大菩提心,真实地相信,恳切地发愿,一生坚持不懈,念念唯是佛名。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念极情忘,达到念而无念的境界,禅宗和教下的妙义,就可以彻底显现。等到临命终时,承蒙阿弥陀佛接引,直登上品莲台,证得无生法忍。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我有一个念佛秘诀,现在恳切地告诉你:竭诚尽敬 (诚敬到极处) ,妙妙妙妙。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所言长斋念佛外之应守规律,即是敦行孝友,务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干邪僻,并及虚伪。与人做事,克尽厥职。遇有缘者,劝令入道。其种种行相,不须具标,但勤看印光文钞,及安士全书自知。
所谓在持长斋念佛之外,应遵守的生活规矩,就是敦实地行持孝道和友善,完全恪守伦理纲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涉及乖谬不正的事情,并且涉及虚伪作人。给别人做事情应当克尽自己的职责。遇到有佛缘的人,劝他们修行佛道。如此种种修行事相,不需要具体地一一标明,只要勤看《印光法师文钞》及《安士全书》自然会知道。
须知为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实益,令他相观而善。若口说修行,心怀不善。于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尽其本分。如是之人,名为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得。
须知身为佛弟子,所有的作为必须超过世俗人的所行,才能使自己得到真实利益,使他人看了也能够效法学习。如果只是嘴里说修行,心中怀有不善的念头。对于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间的人,不能恪尽自己的本分。这样的人名为假善人。因地的心既然虚伪,真实的利益又怎能得到呢?
圣贤之学,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始。况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乎。格物致知,当看四书蕅益解重刻序,及袁了凡四训序。
圣贤的学问都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开始的。更何况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的人呢!格物致知等意思,当看《四书蕅益解重刻序》,及《了凡四训序》这两篇文章就知道了。
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窠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这两句话,三岁孩童也会恁么道。窠曰,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须知此语,乃一切学佛法人之总关切要语。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
从前,白居易问鸟窠禅师说: “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三岁孩童也会这么说。”禅师说:“三岁孩童虽然能说,可是八十老翁未必能做到。”要知道,这是一切学佛人最重要的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事情都必须在心地上论。不专门指外相上的行事而已。
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心地上不起一丝恶念,身口意三业全体是善。那么他念佛,功德胜过常人百千万倍。想让心地上只有善念,了无恶念,就应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同面对佛和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