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此,皆得任之。其户属恒燕,身官京洛,去留之宜,亦从所 择。其属诸州者,各得任意。〃
革衣服之制与改变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的籍贯,不得再 称代人,而称河南洛阳人,是容易办到的。死葬洛阳,
也易办到,何况孝文帝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衣冠、籍 贯和丧葬地点的改变,一是要绝代人故土之恋,二是
不如此便不能将代北鲜卑部酋变成中原士族。看似外 表或形式,实际能够决定性质或内容。 《魏书》七下《螅�婕拖隆酚衷疲�
〃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 元氏。〃
同书二一上《咸阳王禧传》记孝文帝云: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 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 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玻Ч佟M豕�涫浚�桃匀徊唬�'揍 对曰。实如圣旨。'高祖曰:'朕尝与李冲论此,冲言四方 之语,竞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何必改旧从新?冲
之此言,应合死罪。'乃谓冲曰:'卿实负社稷,合令御史 牵下。'冲免冠陈谢。〃
在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
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是一项最重要的政策。变胡语 即不说鲜卑复合语,而说单音汉语。随着语言的改变,
姓也要改变,故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他所改诸姓,均见 《魏书,官氏志》。如果不变胡语为汉语,不变复姓为 单姓,就不配作文化士族。《魏书》四〇《陆靓传》记陆 黻
〃娶东徐州剌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I
(陆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陆氏原为步六 孤氏)。'时离祖未改其姓。〃
可知如果不改胡语、胡姓,就不能使鲜卑贵族与汉人
士族合而为一,不能解决胡汉问题。北魏的统治也难
巩固。李冲说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之言为正。违反
孝文帝意旨,故孝文帝说李冲〃此言应合死罪〃。
《陆鷇传》说到崔鉴恨陆敏原来的姓名殊为重复。
治史者对胡姓的改汉姓,说得很多,但对胡名的改汉 名,则鲜见论述。这里略加考索。
魏收著《魏书》,其于胡人姓名,概用太和汉化以 后的姓和名。胡人原来只有名,而无字和号,孝文帝改 胡人姓名,其于名,是赐给他们一个汉名或雅名,而以 他们原来的名为字,或为号,或为小名。其于先世乃至 汉人,也往往照此办理。举例释之如下:
拓跋焘。《宋书》九五《索虏传》记〃嗣死,谥气明元
皇帝,子焘宇佛里代立〃。而在〃史臣曰〃中,又有〃'至于
狸伐篡伪〃之语。疑拓跋焘的胡名为〃佛里伐〃。著史的
人以为〃伐〃是〃代〃的重字,因而删去。实则应为〃佛里
伐代立〃。〃焘〃为雅名。
〃伐〃字与〃拔〃字同音,北燕冯拔小字莫里伐。莫
里伐本来是冯拔的胡名,后取〃伐〃为〃拔〃,因名冯拔, 〃莫里伐〃才成了他的小名。伐或拔大概是胡人的美
称。胡字为火神、勇士之意,伐或拔或系取 义于此。
又《周书》四《明帝纪》记明帝宇文敏,〃小名统万 突〃(生于统万〕。同书五《武帝纪》记武帝宇文邕,〃字 祢罗突〃。《通鉴》一四八梁武帝天监十五年末,记柔然 西击螅�担�ù笃浦��雌渫趺侄硗弧ā!ㄍ弧ㄗ只蛞嗳∫濉∮诤�帧�
又李初古拔为汉人,疑本有汉名。如薛初古拔,
〃—曰车辂拔,本名洪祚(汉名〉,世祖(太武帝拓跋焘〉 赐名〃。(《魏书》四二《薛辩传》)此二人以胡名显。
又《南齐书》四七《王融传》记王融上疏语及北魏 设官分职,有〃总录则邦姓直勒渴侯〃之言。此指元勰。 〃郢姓〃意即邦姓,国姓,为鲜卑语的汉文对音。故虽有 拓跋珪,而下邦之〃郢〃,邦姓之〃邦〃不改。清亦如此, 清帝虽有福临(世祖顺治),而福州之〃福〃不改。因为 福临之〃福〃,为满州语的汉文对音。〃直勒〃即〃直勤〃 或〃特勤〃,〃直〃为〃特〃音,〃勒〃为〃勤〃之误。〃特勤〃为 亲王之意,亲王与皇室同姓,故云〃郎姓直勒〔勤)〃。 〃渴侯〃为人名,《魏书》八七《节义传》有《刘渴侯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