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 页)
好,连忙跟着进殿,却见一人已经跪在了御阶前,口称“圣上大喜”!心头不由猛地一沉。
那人也是个内官,身穿大红色的蟒袍,身形高大,声音洪亮。
正在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闻言抬起头来,看了看阶下,“杜勋,你这奴才,来此胍躁什么?什么大喜,何喜之有?”
近日来,各地告急的文书奏章如同雪片一般飞到中枢,内阁阁臣各个忙的焦头烂额,大明大江南北之地不是天灾便是流民作乱,偏偏国库空虚,任凭阁臣们如何筹措,依然是补了东墙、补不了西墙。众人都眼巴巴的盯着今年由山东和福建而来的金花银。
李自成和张献忠一南一北,将崇祯搅闹的寝食不安,福王、襄王相继被杀,开大明立国以来未有之先例,也让崇祯皇帝在悲伤之余,颜面丢尽。
今日里,这新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杜勋却是大呼小叫的来报喜,让崇祯怎能不动怒。
“启禀圣上,山东税银已经解送入宫,一共有五十万两之巨,如此一来,圣上便可稍解烦忧,奴婢们日夜期盼的便是圣上能稍解愁颜,保重龙体,如今税银入宫,让奴婢们欢喜不已,这又怎能不是大喜呢?”说着,声音中竟然带上了哽咽的意味。
曹化淳恨恨的瞪了杜勋一眼,却是无可奈何,只好站到了一旁,“奴婢也为圣上贺喜!”
崇祯长出一口气,将御笔放到笔架上,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来。“你们哪!朕派了方正化前去交割,却没想到是你们前来报吉,也真是难为了你们,这宫里因为朕的关系好久没有生气了。连带着皇后和后宫人等也都郁郁寡欢。”
杜勋立刻接道:“今日田贵妃在宫中采摘了一些新鲜瓜果,打算亲自下厨为圣上烹煮几道小菜,奴婢斗胆,还请圣上移驾前往。”
崇祯顿时笑了起来,“如此甚好,既然王品实心用事,运了这么多银子入宫,也能稍解朕的烦忧。但朕便歇息片刻,去田贵妃那里用些晚膳。”
“是!谨遵圣上旨意!”杜勋得意的站起来,伸手搀扶崇祯。
曹化淳却只能干瞪眼看着,胸中的一团怒火越烧越旺。
崇祯皇帝走了几步,却又转回身来,冲着侍立在大殿一侧的怀德招招手,怀德连忙疾奔过来,“圣上有何吩咐?”
“你义父的身体如何了?”
“回圣上的话,如今已经打好了,义父还让奴婢转告圣上,再过几日,他便可以到乾清宫来听值了。”
“不必着急,多将养些日子吧!稍待片刻,你去你义父那里送个信,晚上朕去看看他!”
“是!”怀德恭谨的应答。
曹化淳和杜勋的眼中却同时闪过一丝嫉妒的眼神。(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更好的选择
曹化淳和杜勋恭敬的目送崇祯皇帝的的车驾远去,直到看不到踪影,两人这才直起腰来,互相看看。杜勋不禁一笑:“曹公恕罪,原本这报吉是该您来做的,小的鲁莽,竟抢了差使,真是罪过,还望曹公见谅啊!”
这杜勋是在一月之前刚刚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原先不过是启祥宫的管事宦官。早在天启年间,杜勋便依附于魏忠贤的阉党,其实也只不过是其手下的一个小卒而已。魏忠贤倒台后,杜勋被发配至冷宫,这一呆便是九年。最后才算混到了启祥宫任管事宦官。
说起来,这也是杜勋的运气使然。早些日子,曹化淳为了讨皇帝开心,特意花重金从南京买来了歌姬奉献。其时正是流寇肆虐,四方大旱的危难之际,崇祯皇帝郁郁寡欢,不思饮食,但曹化淳却是安排的甚为妥帖,趁着崇祯皇帝借酒浇愁的时候,献上歌姬,使得龙颜大悦。之后一整个月,崇祯皇帝都呆在武英殿。
田贵妃收到冷落,打听清楚了情况,便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奏疏中流露出来的醋意使得崇祯皇帝很不高兴,手批“数月不与卿相见;学问视昔大进。至歌舞一事;祖宗朝皆有之;不自朕始也。盖妃亦以义挟上云”。并降旨让迁居启祥宫,有意冷淡。
但这却促成了杜勋和田贵妃的相识。正是在杜勋的提醒下,田贵妃放下身段,小意逢迎。这才重新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宠幸。也由此,杜勋正式进入内廷中枢,成为司礼监秉笔。
因为歌姬的事情,曹化淳和田贵妃生了嫌隙,彼此间闹得很不愉快,杜勋便在此时趁虚而入,成为田贵妃的有力臂助。这些日子以来,在田贵妃的授意下,开始频频向曹化淳发难,目标也直指曹化淳占据的掌印太监宝座。
面对杜勋阴阳怪气的说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