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不外乎两个字---成败。然而于历史的成败中,我小心地剥落运筹帷幄的神话,小心地梳理铁马冰河的史诗,小心地远离庙堂的指点江山,而寻找在江山更替中流星般划过历史长空的江湖气息,寻找那载酒江湖心念苍生的如霜剑影,寻找已经成为传奇的江湖风云。
二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这是历史的两个相隔千山万水的时空。然而,遥远未必就不可以相遇,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处处皆是江山,处处也是江湖。更何况,在手掌江山权柄与号令江湖草莽之间,并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历史处处皆有灵光一现的手笔。
江山代表了社稷,代表了王朝,代表了控御天下。江湖代表了在野,代表了草莽,代表了啸聚山林。事实上,这是两种背道而驰的势力,是两个此消彼长的磁极。不过,在斑斑驳驳的史书上,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着相互倚重的合流。
乱纷纷春秋战国,熬尽了谋臣的智慧,流干了刺客的血水。我一直对春秋战国怀有极度的敬畏,因为那是一个英雄风起云扬的时代,那是一段胆气开张的记忆,是一页激情四射的传奇。
荆轲刺秦说到底不过是一部恢宏大戏里的惊艳插曲,并未改变了江山的主宰。而在其之前的吴越春秋时代,一个来自江湖的刺客却以惊破历史的剑光完成了江山易主。那一剑的风情时至今日,依然让人惊心动魄,心驰神往。
那个来自江湖的刺客的名字已经抹上了凶戾的底色,那柄龙吟嘹亮将寒光割裂吴越春秋上空的利剑已经成为死亡和阴谋的象征。
专诸只是个江湖的浪子,如果不是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他的命运和吴越春秋的演进一样会平淡无奇。伍子胥绝对可以称为阴谋与权术的机器,他在历史上以彗星的光芒映照出吴越春秋顽韧与深沉的背影。
吴王僚和公子姬光之间的明争暗斗,谁为吴地山河之主的较量,和寻常的权力博弈并无二致,只是到伍子胥的一头雪发潇潇而来,才变得极富戏剧性。伍子胥是个可以把江山放在袖子里把玩的绝顶权力博弈高手,而且作出的选择也极度出人意表,从楚国流亡到吴国,他的目光没有投到吴王僚的身上,而是绕开了玉宇琼楼避开了威风煊赫,执着地注视着作为在野党的公子姬光。在这个时候,他也认识了事母至孝的专诸。
专诸由此而由江湖步入江山。姑苏城属于江山,也属于江湖。那时姑苏城外是否有片片晚钟的寒山寺?是否有江枫渔火中寂寞的客船?不过,那一天姑苏城里有箫声如雪,那一天姑苏城里有江湖的剑气漫天。
鱼肠剑,一击成就千秋万代名。专诸用一柄藏在鱼肠之中的短剑完成了江山的易主。那一刻,苍鹰凌空;那一刻,白虹贯日;那一刻,瞬息成为永恒。姑苏城,在千年的剑气里打上了一个江湖的注脚。
江湖有刺客,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江湖的精彩亮相。我们可以知道,那个铁血和机谋交织成的时代,联翩出现了专诸、要离、聂政等一干刺客。
江湖的风雨渐渐穿透了江山的风云。于是,历史将更加让人心悸,铁血成为了一个勾连古今的线索。
三
提及江湖,必然就会引出一个神采飞扬、豪情天纵的汉字。这个字在战国集大成的法家人物韩非笔下是另一番面貌---侠以武犯禁。在韩非的观念里,有五种人是必须加以控制和打击的,这就是他的五蠹说。侠之一字赫赫在列。
还记得年少的时候在村外小树林里读武侠小说的经历。如果是秋天的黄昏,必然有西风如虎,残阳似血,孤零零的少年在暮色里痴痴如醉。七零后的人多半有偷读武侠小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之所以说斗智斗勇,那是因为一言难尽而又荡气回肠的与老师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侠客,飘逸的白衣,冷峻的面孔,如霜的长剑,似梦的烟雨,寂寞的老酒,惆怅的江湖,所有这一切成就了侠客的风一样的豪情、水一样的柔情和梦一样的风情,也成就了无数少年的憧憬和遥望、沉醉和迷恋、神往和期待。
侠文化不独是东方的千年冲动,也是西方的百代浪漫。不过东方的侠文化有浓浓的家国情结。这家国情结的一个注脚就是对于江山的关切和皈依。所以金庸的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令少不经事的我们怦然心动后血脉奔涌、肝胆开张。
我曾经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方关于侠文化的对比。中国的武侠小说,无论怎样情海波澜感天动地,但是一经事涉家国兴衰事关江山社稷也会无条件的挥剑断情,将伟大的家国情结发挥到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极致。而西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