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计定交州(三)(第1/2 页)
陶响,蔡邕,顾雍三人皆大欢喜,陶响说明日上朝即向献帝请求赐婚,并问顾雍愿意在何地任职。顾雍却说:“大将军且慢,雍承蒙大将军厚爱,已感激不尽,无尺寸之功,哪里还敢厚颜求陛下赐婚?
前番袁术军虽在庐江大败,必不甘心。必将卷土重来,举全州之力再攻庐江。雍愿回返庐江,协助陆太守固守庐江。即便是散尽家财,肝脑涂地也定助陆太守守住庐江,以待新汉大军马踏扬州之时,有一块立锥之地!”
陶响见顾雍意志坚定,隐隐有诀死之志。沉吟许久,才答应顾雍所请。只是叮嘱一番,说曲波乃新汉暗间,此去庐江,万事可多与曲波商量,万一事不可为,以保全自身为重。并与顾雍约定,袁术若卷土重来,大举进攻庐江之际,便是新汉马踏扬州之时。
顾雍大喜,有了陶响这个承诺,顾雍更有信心,协助陆康固守庐江。
陶响却还是有些不放心,袁家四世三公,家大业大,深耕南阳达数代人之久。又有扬州大部作为助力,庐江仅凭一郡之力与之抗衡,稍显单薄。
思虑良久,亲自写了一纸调令,让郝昭郝伯道率原磐石营精锐,扮作商队护卫,随顾雍分批次潜入庐江。
顾雍感激不尽,口称若守不住庐江,有死而已。
同一时间,鲁肃亲自制订的交州攻略,正一步步地朝着有利于孙权军的方向发展着。
孙权接管了州牧之职后,周瑜令黄盖,韩当率领步卒,蒋钦,周泰等将率领水军,水陆并举,四处出击,很快便清剿了南海郡的匪患,并平定了几场山越人的动乱。把清远,连州等地的山越人迁出大山,在南海郡内兴修水利,开垦大片荒田,平均分配给山越人种植,政府又租借耕牛,农具给下山的山越人,只收取二成的赋税。
南海郡内的山越人得到了实惠,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最让鲁肃惊喜的是,韩当在清远县剿匪的过程中,居然发现了一处铁矿。此铁矿原本是一个山越部落在开采,因技术工艺落后,产量十分有限。
自古以来,盐铁便是官府专营。孙权毫不犹豫地拿过开采权后,把前期俘虏的各路匪徒,通通都投入了铁矿的开采,又四处寻找高明的匠人,修炉冶炼铁矿。很快交州的铁产量大幅增加。
产出来的钢铁,除了大部分打造兵器铠甲外,又打造了不少的农具。使开荒的进度大大的加快了。
周瑜指挥孙家军剿匪作战,在孙家军的队伍中,发现了两名智勇双全小将。一个叫丁奉,字承渊。庐江人。一个叫吕蒙,字子明。其姊夫邓当,乃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的旧将。
周瑜把两员小将推荐给孙权。孙权逐一考校,认为二人皆是有勇有谋,乃独挡一面之才。于是把二人均提为游击将军,各领军3000人。号为左右摧锋营。优先配齐兵器甲胄。
短短数月,整个南海郡的人口增加了两倍,耕地面积更是增加了三,四倍不止。孙权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南海郡作为样板,孙权军依葫芦画瓢,又在高凉郡,苍梧郡推广相同的政策。
左右摧锋营尤如孙家军的两柄锋利的尖刀,两郡的山匪,水匪遇之即溃,或死或逃。就连深山之中的山越,百溪蛮等也惧其兵锋,不得不举族迁至平原地带,学习耕种之道。
两郡太守原本是士家之人,眼见孙家军兵强马壮,兵锋所指,无坚不摧。于是明智地交出权柄。在士燮长袖善舞的操作下,士家弃政从商,交出了权柄。倒是出乎了孙权,鲁肃等人的预料。
见士家之人,如此的识时务,交出了各郡的统治权。孙权也不为己甚,对其稍有违纪之事,也宽大处理。更不追究过往种种不堪之事。
又过了将近一年,合浦郡,郁林郡,朱崖郡,交趾郡四郡也真正纳入了孙家军的管辖范围。
鲁肃在交州大部分纳入孙权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内后,立刻组织大面积的人口统计,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交州各族的人口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五百六十万之多。
要知道,据统计,正史上,三国后期全中国的人口总计还不到一千万。从汉朝中期全国人口的六千万,一下子锐减到不足一千万,可见三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有多么的酷烈。曹操在诗中描写当时的真实场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以至于三国归晋之后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当然,现在还没到三国后期,更因为陶响的横空出世,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这个时空三国时期的人口。除了极少数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