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4/4 页)
你是见过这些
()
“碰头疯”的,无需我多说,但如果让那些提出疑同的人见一见这些“碰头疯”,
他们肯定不会再提杀了它们吃它们肉的事。这样的猪,这样的猪身上的肉,比厕
所里的癞蛤蟆还让人恶心。于是这些小老猪们,便借以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它们
在沂蒙山区被卖来卖去,最后被金龙买来,便宜,确实便宜。而且你也不能说它
不是一头猪。在西门屯大队杏园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中,它们都响当当地顶着一
个数字。
这样的猪咳嗽发烧不思饮食,饲养员怎会在意?负责为它们供应饮食、并为
它们打扫圈舍的饲养员,又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过、后面还要反复提到的莫言先
生。他用尽心计,转着圈子拍马屁,终于成了猪场的饲养员。他的《养猪记》为
他赢得了广泛的名声,他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与他在我们杏园猪场当饲养员这段经
历绝对有关。据说著名导演白哥曼想把《养猪记》搬上银幕,可他到哪里去弄这
么多猪呢?现在的猪,我见过,就像现在的鸡鸭一样,被配方饲料和化学添加剂
毒害得半痴半呆,绝对弱智,哪里有我们当时那些猪的风采?我们有的腿蹄矫健,
有的智力非凡,有的老奸巨猾,有的能言善辩,总之是各个脸谱生动,各个性格
鲜明,这样的一批猪,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了。现在,那些五个月便长到三百斤的
白痴,做群众演员都不够格啊。所以,我想,白哥曼拍《养猪记》的事,多半要
化为泡影。是是是,甭你提醒,我知道好莱坞,也知道数码特技,但那些玩意儿,
一是成本昂贵,二是技术复杂,最重要的是,我永不相信,一头数码猪,能再现
出我猪十六的当年风采。就是刁小三,就是蝴蝶迷,就是这些“碰头疯”们,他
们数码得了吗?
尽管莫言现在依然以农民自居,动不动就要给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写信,让
人家在奥运会增设一个锄地比赛项目,然后他好去报名参赛。其实这小子是在吓
唬人,即便奥委会增设了锄地项目,他也拿不到名次。骗子最怕老乡亲,他可以
蒙法国人美国人,可以蒙上海人北京人,但他小子蒙不了咱故乡人。他在老家养
猪时那点破事,咱们不都如数家珍吗?那时咱家虽然是猪,但脑子跟人也差不多。
咱家这种特殊的状况,反而得到了了解社会、了解村庄、了解莫言的更多便利。
莫言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农民,他身在农村,却思念城市;他出身卑贱,却渴
望富贵;他相貌丑陋,却追求美女;他一知半解,却冒充博士。这样的人竞混成
了作家,据说在北京城里天天吃饺子,而我堂堂的西门猪……嗨,世上难以理喻
之事多多,多谈无益。莫言养猪时,也不是个好饲养员,没让他小子饲养我,真
()好看的txt电子书
是我的福气;让白氏喂养我,真是我的福气。我想无论多么优秀的猪,被莫言喂
上一个月,也多半要疯了。我想也幸亏这些“碰头疯”们都是从苦海里熬出来的,
否则,如何能忍受莫言的喂养方式?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观察,莫言在养猪场工作之初,出发动机还是好的,
这人生性好奇,而且喜欢想人非非。他对这些“碰头疯”们一开始并无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