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3/4 页)
喝完了茶,一个个还舍不得离开,围着篝火变态不愿散去。张见天色已,这才示意了一下正说得入神的张辽,起身向曹冲告辞。
将军们散去了。幕僚们也各自下台去休息。曹冲留下了贾诩。重新让人上了些香茶。这才正色说道:“文和先生。大军已经起程。虽然还要有一个月地时间才能到关中。可是我想还是有备无患。先向先生请教一下平定关中地方略。心中好有个准备。”
贾诩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快要熄灭地篝火。若有所思地说道:“关中。快要下雪了吧?”
曹冲怔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又带着些疑惑地看着贾诩。旁边正在添茶地小双瞟了曹冲一眼。轻声细语地说道:“先生说得有理。现在已经是九月初。到了关中得是十月中旬。照理说是该下雪了。先生是说。西凉人会在下雪之前再来劫掠一番吗?”
贾诩看了若无其事地小双一眼。诧异地神情一闪而没。
曹冲恍然大悟:“先生是说。我军到达关中之前。关中可能会有一战?”
贾诩点了点头:“韩遂谋略出众。他只占了金城一郡。金城人口太少。最盛地时候不过四千户。而且不生五谷。只宜放牧。以前便经常要关内接济。如今打了几十年地仗。总就山穷水尽。无以为继。大雪一下。他地日子就会很难过。羌人是他地根基。所以羌人地东西他是不敢抢地。必要地时候还要救济他们一点。所能掠夺地方向。向北是武威。向东是陇西、汉阳。可是现在马超在武都。韩遂不会在这两个郡大肆掠夺。以免引起和马超地误会。”
曹冲停下手中的茶杯,凝思了一会,颌首表示赞同。韩遂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与马超产生冲突,因此他在陇西和汉阳两郡纵使要抢,也只能适可而止,而且这两个郡的人口虽然比金城略多一些,但也多得有限,必然不能满足韩遂的需要。那么他除了向北去抢武威之外,就只能挥师东下,舍近求远,到安定、北地,甚至远到扶风去抢。西凉人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一谈到抢东西,只怕会一个个兴奋异常,千把里的路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三五天地事。自已即将进兵关中的公文已经发到了司隶校尉钟繇和护军将军夏侯渊的手里,他们以为援兵将至,说不定可能会放松警惕,以为韩遂不敢来劫,而韩遂正是可能打个时间差,在自己到达关中之前捞一票就走。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到关中面临的可能就是一个烂摊子。
而换句话说,如果夏侯渊想在自己到达关中之前打个胜仗,就有可能率军出击,与穷途末路的韩遂硬撼,这种情况下,还是极有可能落个大败。纵此不败,他如果折损过大,自己的人手必然吃紧,一到关中可能就要向丞相府提出增兵的要求。
这显然不是丞相府愿意看到的,当然也不是他希望发生的。
但却是完全有可能发生地。
夏侯渊统兵多年,行军速度快是他地最大特点。军中有谚:“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其特点可见一斑。要知道他统领的可不是骑兵,而是步卒,以这种速度行军,用得好是可以打别人一个措手不及,用得不好,就要以疲卒进行攻坚。成功与风险共存。
他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只是行领军将军,而自己才出道五六年。却是车骑将军,难保他心里不会有疙瘩。更让曹冲不放心地是,曹丕四友中的三个,现在可都在关中,手握兵权,特别是司马懿可就在夏侯渊的身边。如果他们在里面起点坏的作用,就算夏侯渊比较冷静,也难保不会有人窜掇他,特别是韩遂可能主动来犯的情况下。
人一旦有了妒嫉心。再理智的人都会犯错误。
曹冲在瞬息之间,就将关中可能出现地情况想了一遍,不由得生出一阵寒意。他想了想笑道:“我明天修书一封,让叔权先行一步,请领军将军固守扶风,通知武威、张掖诸郡小心防备,先生看如何?”
“将军说的是。”贾诩微微一笑,欠了欠身说道:“如此一来,韩遂掠夺不得。只有向陇西、汉阳下手了。”
曹冲看着微笑的贾诩,暗自赞叹,这个大谋士果然利害,稍微一提醒,既避免了自己一到关中就遇到尴尬局面,又逼着韩遂和马超起纠纷,果然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先生以为,到了关中当行何种方略为佳?”曹冲解决完了最急的事,又把话题拉回大方针上来。贾诩笑道:“将军既然想彻底平定西凉。想必已经对西凉这几十年来的战事已经有了回顾。从中分析过成败得失,我就不用再饶舌了。我是西凉人。就从西凉人的角度来说说西凉的事情,希望将军不要见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