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好处。一个人总是闷在家里想,没什么用的。”
荀文倩扑哧一声笑了:“听你这意思。好象从伯还要向你请教才对啊。”
“嘻嘻嘻你别看他学问大,有些事情,他还真要向我请教。”曹冲老实不客气地笑道:“夫人,你知道吧,儒家经典不过是圣人糟粕,研究得再透,也不过是做个硕儒。寻章摘句的雕虫而已。离体悟大道还有十万八千里。我觉得最接近夫子地思想地不过是论语而已。搞透了论语,夫子的心思也就基本掌握了。其他地东西,不看也罢。从伯抛弃了慈明叔祖(荀爽)遍注五经的求索之道,改从史书求证,这是个进步,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那你说要从哪里去求证大道才够?”荀文倩撇了撇嘴,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道法自然,与其隔着圣人经典去猜测天道,为什么不直接去体量天道。”曹冲抬起手指着车窗外皎洁的月亮:“道不远人,上到日月之行,下到吃饭喝水,其中都蕴含着大道的基本道理,眼界越宽,思维才会越开阔,总是闷在圣人经典里,怎么能跳出圣人的框架,去体悟真正的大道。所谓法乎上得乎中,法乎中得乎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且,你就是言伪而辩。”荀文倩扑哧一声笑了,抬起手轻轻的拍了一下曹冲的肩:“说得云里雾里的,其实什么也没说。”
“呵呵呵”曹冲笑了,他也不反驳,只是看着明亮地月色沉思不语。荀悦来了,他和曹冲的想法有些相近之处,不过差异更多,两人总是说不到一起去,争论的时候总比和谐的时候多。荀悦的辈分又高,他不好象和荀文倩论说时一样直白,总不可避免的要礼让些,这让他说话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象今天那几句有关天道的话,就是麻着胆子说出来的,一说就闪,让他自己去想吧。
不过这样也不是个事,迟早还得面对,更何况比起那些儒生来,荀悦地思想已经是很开通的了,他在书里明确提出了对君权要进行限制的观点,对于这样一本写给皇帝看的书里,能这么说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估计许县的天子要不是自己实在没有力量,就凭这句话就要砍了他。现在曹冲已经开始有些怀疑天子当初把汉纪赏给他看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了,难道就是因为书里虽然有不少听起来不太入耳的话,但最终还是维护了汉家政权地神圣性?
荀家,一个让人不可忽视的家族,一个叛逆和忠诚混杂在一起的家族。
“夫君,你说天道真的可以搞清楚吗?”荀文倩想着被很多人解释得无所适从的天道,忽然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曹冲没有应她,荀文倩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见他已经睡着了。轻轻地打起了鼾声。荀文倩轻轻地叹了口气,停住了手,将曹冲搂在自己的怀里。
“公子太累了,白天要练兵,晚上还要听讲,这些天都瘦了一圈了。”大双心疼地说道。
荀文倩看了她一眼。没有应和,只是冲着旁边努了努嘴,大双会意的将旁边地小柜打开,取出一床薄被,轻轻的盖在曹冲和荀文倩身上。荀文倩抱着曹冲。跟着马车摇晃着,眼睛不由自主的瞟向了天空的明月。
十一月,襄阳秋收完成,满载着粮食的车队在官道上连绵不绝地向北走去,不时有其他车队加入其中,车夫们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互相打着招呼,打听着各自的收成,声音高得生怕别人听不清,被秋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杨仪坐在车里。听着外面车夫们高声的谈笑,无声的露出一丝笑容,坐在他身旁的蒯景笑道:“威公,今年你们杨家的收成不错吧。”
杨仪转过头瞟了一眼蒯景:“你们蒯家也不错吧,这次随队带给蒯大人几十车的货物,装得车都直晃当,你也不怕车散了架。”
蒯景笑道:“那还不是你这个家伙太抠门,一个五铢钱都不肯让,连车夫地伙食都跟我算得清清楚楚的。我当然要充分利用了,不然岂不是亏了。我说威公,你这么会算计,难怪刘大人推荐你做上计吏,这次去许县和邺城,怎么得也能捞个一官半职吧。”
“我才不呆在那儿呢,我要回襄阳来,还跟着刘大人做事。”杨仪不屑的笑道。
“呵呵,看来你是对刘大人心服口服了。”蒯景打趣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目中无人的杨威公这么客气的说话呢。”
“你要有刘大人的计算之学。我也服你。”杨仪斜着眼睛看着蒯景,蒯景连连摇手:“算了吧,我能有刘大人的计算之学,这上计吏的差事也临不到你了,我直接任了,也省得跟着沾点便宜都沾不到。”
杨仪没有再理他,他从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