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见一块石碑,上边刻着“干河村”三个字。
“小辫子(水镜的乳名)!哎哟,我的乖孙女终于来看我了!”
慕容水镜的外婆皮肤黑红,个子中等,看上去相当硬朗,笑起来也很亲切,村里人都叫她喜婆,因为她为人一向乐观爱笑。
喜婆大概很久没见孙女了,抱着慕容水镜乐呵呵地跟她拉家常,而把凌羽完全晾在一边。
“哎,小辫子,这个少年人是跟你一起来的吗,他是谁啊?”几分钟后,喜婆才终于发现凌羽的存在。
水镜把凌羽叫过来,然后介绍给喜婆:“外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同学,他叫凌羽,是我叫他陪我来的。凌羽,这就是我外婆。”
喜婆笑眯眯地打量凌羽,说:“阿羽,谢谢你陪我孙女来!来,现在你们快跟我去吃饭。”白族人通常都直接用“阿+客人名字最后一个字”来称呼客人,以表示亲近。
“嗯!外婆,有没有酸辣鱼吃啊?”水镜笑吟吟地说,那语气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嘴馋的小女孩。凌羽从没见过她那么纯真的样子,不禁在心里惊叹,原来她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
“有有有,你想吃什么都有。”
之后,喜婆把两人带进村子,逢人就介绍说:“这是我孙女,这是我孙女的同学。”
那是个小村子,大概只有五六十户人家,因为地势不平,房子分布就有点散,村头和村尾相隔很远。
村里的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垂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
喜婆住的房子还不错,应该算得上小康水平。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几种,喜婆所住的那种叫“走马转角楼”,结构跟北京的四合院差不多,但有两层,东北角的大门对着一面墙壁,上边写着一个“福”字。柱子上还有很多精细的木雕,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甚至有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的“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院子里还有一个大花坛,里边有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
喜婆十年前丧夫,家里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儿子,媳妇也是三十多岁,还有一个十岁的孙子叫小天。
住在那里的是一个大家族,除了喜婆一家,还有喜婆的弟弟、姐姐和他们的子孙们。
凌羽进门的时候就受到了喜婆“三道茶”的招待,第一道“苦茶”,第二道“甜茶”,第三道“回味茶”,寓意了人生是先苦后甜,然后慢慢回味。凌羽口渴得很,别说三杯茶,就是三十杯他也能喝完,也不管是什么味道什么意义。慕容水镜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喜婆说她不算是客人。
喜婆给两个人各安排了一间房间,很是宽敞。据说那两个房间曾经是慕容水镜的妈妈和喜婆的大儿子住的。房间是瓦房,上边架着十来根横梁,让凌羽感觉十分亲切,因为他奶奶家住的也是这样的房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章 佛像密室杀人事件(3)
吃过具有特色的午饭后,水镜的亲戚们拉着水镜在树荫覆盖的院子里问长问短,凌羽觉得自己呆在他们中间显得十分多余,就借口去厕所离开了喜婆家。离开的时候他对水镜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他先出去看看情形,回头再跟她说。
凌羽到外边到处转悠,不时有好心的村民过来问他是不是迷路了,他每次都是干笑着回答他们:“我有指南针。”
羊皮卷上,12号地点那个小孔旁边有一句注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句禅诗,出处可以查到,据说是一个和尚的“顿悟”,感觉很玄,但是现在各种版本的白话文翻译意思都大同小异。
凌羽曾经把它当字谜来解,去问字谜高手,高手指出答案:“本”字“无一”就是“木”,“尘埃”是“、”,加上去就是“术”字。
凌羽也认为这么解释很合理,可是一个“术”字所蕴藏的信息,比原来那句诗所隐藏的信息不是更少吗?
术,什么术,术什么?
在外头苦思了半个多小时的凌羽找不到灵感,最终熬不住太阳的热力,跑回了喜婆家里。
到大厅里找了一杯水喝下去后,凌羽去院子里找水镜。这时,水镜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