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师团长赤鹿理愤怒了,他要亲自到前线,看看对面的“重庆军”将领究竟是何方神仙。20日晚,赤鹿理在参谋长依知川陪同下来到伊藤联队的本部,疲惫的联队长伊藤向他诉说,各部多
日不眠不休,已经夜袭数次,但是敌人实在太顽强了,他们利用天险阻止我军前进,很难取得进展。赤鹿理不理会伊藤的诉苦,严令部队“今晚一定要迅速突破当面之敌,进入指定地点。”挨了训斥的伊藤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带着本部指挥机关及军旗小队沿第一线大队的进军路线前进。但是直到晚上19点仍未取得任何进展。
在20日的日记中伊藤大叹苦经:
“各部队不眠不休,几经夜袭,第一线部队终于在五点左右进入燕子桥一线。从9点开始攻击余儿垭北侧鞍部之敌,敌十分顽强。晚间,师团长偕同参谋长来到联队本部,要求迅速突破。乃命令部队夜间强行突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节常德的“辉煌军”(5)
敌人占据着标高三百余米的高地,斜面险峻,处处是断崖峭壁。第一线部队甚为艰苦,从十四日夜以来,连日通宵不眠。然而为军之全局着想,不得不挥泪激励部下继续攻击。
18点再次攻击。敌防备坚固,我仅仅占领敌阵一角。联队本部继第三大队之后突进。预备队为了掩护山炮及马匹,留在后方,准备于明日天亮后掩护山炮及马匹追及大部队。”《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 高书全 译 中华书局1984年
可是倒霉的伊藤遇上了一个夜战活跃的对手,张灵甫不等天亮就抢先出手了。
日军的战史描述了伊藤联队此后的窘境:
“此时夜幕漆黑,联队长在前进中只能借着无线报话机了解各大队状况。但由于山岳地带一场混战,21点联队本部便与各部队失掉了联系。
联队本部孤军前进,夜半时分行至余儿垭北侧高地,受到敌军包围,敌众我寡,我军顽强奋战。
21日,敌人的攻击逐渐加剧,此时本部依然没有与部队恢复联系。13点30分,敌人一枚手榴弹在军旗下爆炸,联队长和旗手立元义则少尉负伤,卫兵三人死伤。右腿被弹片炸伤的联队长,无畏地亲自护持着军旗,激励周围的士兵,指挥战斗。然而死伤者在递增,危机迫在眉睫。”《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 高书全 译 中华书局1984年
这是张灵甫给前来督战的赤鹿理一个下马威。20日晚上,他与周志道配合,各派出一个营,分别从白鹤山和羊角山杀出,以攻对攻,向敌人的两翼发起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战,歼敌近千,虏获机步枪三百余支、骡马四十余匹及诸多军用品。战后军令部编撰的《常德会战之检讨》所记述的该次战斗,与日军战史描述伊藤联队在当晚遇袭的战况完全吻合,日军所谓“山岳地带一场混战,二十一点联队本部便与各部队失掉了联系”,应该就是指58师和51师的这次主动出击。
赤鹿理总算明白,伊藤确实没有夸大“重庆军”的顽强,在劣势防御中被他的飞机和炮火狂轰四天的敌人,在遭受极大伤亡的情况下居然还敢于在黑夜里主动进攻,他在中国战场还极少遇到作战意志如此顽强大胆的对手,他决定不与对面玩命的家伙硬拼,好在增援部队已经就位,他手头有得是宽裕的兵力可供调配。赤鹿理派出佐佐木支队,由东岳观渡经岩泊渡,绕到龙潭河附近,向58师阵地的后侧包抄,同时出动伞兵突袭74军在龙潭河附近的军、师司令部。张灵甫一面应付敌人的正面进攻,一面派出部队,策应军直属部队和51师扑杀敌人的突袭部队,并向龙潭河之敌展开夹击。
连续五昼夜的奋战,58师在慈利的阵地虽有所调整,正面阵地线依然保持完整不破,但是王耀武注意到,敌人向龙潭河的迂回已经对58师的侧翼形成割裂包围的态势,不能冒险再命张灵甫留在原地硬顶了,否则他将落入与暂5师的彭士量同样的厄运。转移阵地的命令于11月22日下达,五昼夜的激战拖住了敌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的主力,为常德城内的57师备战和战区增援部队的赶到赢得了宝贵时间,现在一旦撤离,意味着常德西面也将门户大开,城内57师的弟兄们将在四面被围的处境下孤军作战。张灵甫极不甘心地放弃了辛辛苦苦坚守了五天的阵地,他在马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