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读者上帝是否记得《红楼梦》中,主角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贾政是典型的圣人门徒,言谈举止都要本着圣人的精旨,合乎儒家为人处事的风范,但到了他儿子贾宝玉身上,全无乃父风格;由于贾宝玉做事全都从真性情出发,不懂得也不甚瞧得起那些繁文缛节,因此被阖府上下目为愚顽乖僻、无能不肖的大怪兽,还时不时地因为寻常不通情理的琐事遭到乃父的殴打,可谓遗传基因大大失灵。幸亏这种事没发生在钟子期小娃的身上,否则交友的历史一定会大大改写。
老爹的遗传并不能使钟子期小娃成为高超的音乐师,那只是先天的有利因素,利用好了便成为取得成功的基石、路轨,利用不好白瞎一样,其作用相当于零。这使人明白后天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对于钟子期小娃来说,既得益于先天的音乐禀赋,又得益于后天的优质教育,钟老先生作为音乐家的名声决非浪得虚名,能成为首席宫廷演奏师也决非凭借花言巧语,而是靠实实在在的音乐才能和技能获得的。
钟子期小娃诞生后,钟老先生决心把自己一身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让钟子期小娃耳目浸染,旨在培养兴趣和教育环境,慢慢的再对其进行音乐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到达一定程度后,教他亲自操作,演奏乐器,尤其是弹琴(绝对是钟老先生一生引为自豪的拿手好戏)。
如此严谨的一套程序实施下来,钟子期小娃不仅掌握了其父的大部音乐技能,在音乐的领悟和创新方面,恐怕经验丰厚的钟老先生也要略逊一筹。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钟子期小娃领悟音乐的能力要高过演奏音乐的能力,意思即是动脑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弱,这当然是相对而言的,但不可否认演奏方面的缺憾,使得钟子期小娃始终没能达到乃父所取得的地位和成就。
钟子期小娃长大后,并没有以音乐为正经职业,音乐作为家传的技艺成了钟子期先生(此时的钟子期小娃已经长大,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称其为先生)一生当中不可或缺的兴趣之一,但他绝没想过要靠音乐谋生。钟子期长大后的正经职业是樵夫,一种靠出卖力气为生的职业,音乐技能和悟性颇高的钟子期先生竟然做了樵夫,现在人看来一定会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是这样,钟子期先生不仅做了,而且做得津津有味。
▲虹▲桥▲书▲吧▲BOOK。▲
第21节:钟子期,知音往事(4)
樵夫这类职业不用参加招聘会,也不用散发成片的简历,只要有山有树的地方就有樵夫的用武之地,春秋时代人们尚且过着环保的生活,做饭烧水全都用柴火,而非现在的煤气沼气天然气,因此打柴的活计虽苦点累点,但毕竟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樵夫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之一。
以钟子期先生的才能出来做官并非难事,下文即将出现的俞伯牙先生就是依靠突出的音乐才能谋得高位的,但钟子期先生却选择了隐居不仕,这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其一应该归结到钟子期先生所成长的环境,集贤村里住的都是贤隐,他们过着宁静的隐居生活,耳畔没有车马丝竹的喧闹,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给钟子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这种生活更有吸引力。其二老爹的遭际也让钟子期先生警醒,钟子期先生长大后,钟老先生或多或少的都会诉说往事,当说起昔日他和钟子期先生的老娘从宫中私奔避难集贤村的时候,忍不住老泪纵横,哭上几鼻子,辛酸的往事和沉痛的泪水使得钟子期先生对宫廷生活产生了疏远感和恐惧感,进而推广到仕宦生涯,也使钟子期先生提不起兴趣来。
与其陪伴君王担惊受怕,不如做个闲云野鹤的樵夫,苦点累点却得到了精神上的永恒自由。就这样钟子期先生成了一名快乐的樵夫,他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上山砍柴,下山买柴换钱以供家庭消费,若有剩余则十分乐意的拿出来资助孤寡人家,并不希图有任何的回报。这样的生活虽谈不上光辉荣耀,但却踏实而怡然自得。人们总能看见钟子期先生身挑扁担,挥舞斧头的身影,映着朝霞夕阳花开花谢,他的脸上挂着隽永的笑容,时不时地抬起头来沉醉的眺望天际的云起云落。
人不可貌相
钟子期先生过上了隐居生活,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不过是一个快乐的樵夫。不过樵夫之间亦可分为各种档次。有天生一股傻力气的纯天然的樵夫;有读书不卖力气,仕途无望转而无奈做了樵夫;有浑身的学识和技能却不甘于沦落宦海,只求自由不羁之灵魂、怡然自得之生活的樵夫。钟子期先生无疑属于最后一种。
钟子期先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只是上山砍柴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