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初到晓关(第2/3 页)
路线与去恩施的路线不同。去恩施要从大路走,去晓关要从小路走,这个小路就是酉水河畔的路。
水是生命的保证,大凡城市,均建在有水的地方。宣恩县城更不必说,也建在有水的地方。
司机打开了音响,车在黑色的柏油公路上跑着,车里的音乐声响起。德志闭了眼,欣赏起来。
车窗外的景物大同小异,德志见多了就不再感到奇怪。才来山区工作的时候,德志对山区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好奇,但是,久而久之,心事一多,就将孩子一般的心占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关心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虽然偶尔还有悲秋的诗人情怀,但是,他对诗歌还是门外汉。会写几个押韵的句子、没有思想内涵的诗词终究会成为垃圾,即便走了狗屎运,也只有几天的辉煌,当一切都成为往事的时候,就重新归入尘封的书库,再也无人问津。
“快看,水库!”尹懋叫道。
德志透过车窗往外看去,好大一片湖面,原来,车刚才过了山洞,山洞那边就是水库。难怪德志刚才感觉天突然黑了下来。
短暂的黑暗之后,又恢复正常,那湖面平静如镜子,倒映着青山,水看起来是碧绿碧绿的,许多网箱,一些小船,还有一些垂钓者。一些背着背包的人,匆匆而过,不知在干什么。
原来,酉水被水坝拦腰截断,每晚七点,准时放水,水库一开闸,酉水河道就活了。白天的河床是见底的,鹅卵石到处都是,偶尔有一条小溪流缓缓流过,几名洗衣妇,拿着捣衣棒,在满是石头的溪流边洗衣。
现在找到了源头,所有的河水都有支流,所有支流汇在一起,就成了这样的浩瀚大水面。
司机介绍说:“这酉水存在很多年了。水从哪里流来,又流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车继续向前行驶。
走过了小路,就上了大路,据说是省道,这省道连接县与县,连接地级市的是国道。这些道路看起来比较干净。
再往前走,看到两处绿宝石一样的潭水,司机介绍说:“这潭水非常深,水常年不干。究竟有多深,从来没有人下去过,也无法测量。”
这个对德志来说,倒是非常奇怪的!晓关在高处,比宣恩县城的海拔高,水往低处流,高处应当没有水,但是,这水又是从哪里而来,为什么从不干涸?
这个谜不知谁能解释,但是,想要找到答案,恐怕很难。
车终于到了晓关。
晓关据说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又是大山深处的乡镇,二战的时候,省政府搬迁,曾经搬到晓关。
晓关是整个恩施的荷渣的发源地,要想吃到正宗的荷渣,只有到晓关才能吃到。晓关是荷渣的发源地。
车不会再往前走了,送到中心候车点前面一点,就是政府办公楼。说是办公楼,从外面看像是土司城,古色古香的牌楼,似乎有了很多年头了。
德志给司机结清了车款,同样,没有车票。他们没有给票的习惯,山区的人很少外出,外出坐车先要付钱,一般都挺主动的,但是,司机忙着的时候,一般不接收车款,等到了目的地,再给车钱。若问从哪里上车,一般人都会如实回答,但是,也有不老实的。
德志、尹懋走进乡政府牌楼,里面却是现代的三层办公小楼,因来乡政府之前,德志已经给宋淑腾主任说了,请其向晓关乡政府打个招呼,免得突然造访,他们措手不及。
宋淑腾果然将此事告诉万局长,万局长直接跟乡党委书记讲了这个情况。
德志、尹懋在到村里之前,需要乡政府的支持,最好派人和他们一起到村,这样,才不会被村干部怀疑。正如第一次去陌生的地方,需要当地人引荐介绍一样,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工作顺利,否则,村干很势利,将不会配合德志他们做好工作,只会推诿,不负任何责任。
德志、尹懋进入办公室,做了自我介绍,办公室主任一看,一听,马上明白,赶紧说道:“没错,县民委已经打电话来说了,我们清楚。请问你们需要我们为你们做什么?”
尹懋说:“谢谢你们的招待。我们要去牛场村,需要乡政府派人前往。”
主任说:“没问题。我们请副乡长陪你们前去,只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我们现在的任务挺重,需要人手,不要耽误他时间太长好吗?”
德志说:“没问题。带我们见面后,副乡长就可以回来了,不会耽误你们的工作的。”
主任说:“既然如此!中午我们略备一顿便饭,你们吃了饭再下乡好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