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许急切的声音问道,少年淡淡笑了笑:“上月刚及守孝期满,我便变卖了房地,离开阳翟,念及这月是彧的及冠之时,就想先来了。”荀襄闻言瞪大了眼睛,想不到这少年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变卖家产的主张,自己一个人出来乱跑!荀攸反而没有一丝惊奇的语气:“来了好,待会儿随我回家去!只是之前我与彧去过阳翟几回,来去匆匆,你又尚在孝中,便不好去打搅你”想到这小小少年独自在阳翟为双亲守孝数载,话末难免留下几分悲切。
“母亲也知她拦不住我,父亲去得早,只说这家以后终是由我做主,日后若想飞得远些,空绑着这些也是累赘。但我又岂会不知她担心无人能管束得了我。”少年本来是垂着眸说话,停顿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反过来安慰荀攸:“公达也不用太难过,可别让我将将收拾好了的坏情绪被你勾得又卷土重来!”荀攸回他放心一笑。荀襄瞧着两人的情绪酝酿地差不多了,才装腔作势地咳了两声,少年这才转过头来仔细看了看面前这个粉嫩的垂髫女童,笑眯眯地问好:“这位小妹妹一定是阿襄了,对不对?”
荀襄歪了歪头,稀奇道:“咦,你居然知道我是谁。”少年还是笑眯眯的,并不解答她的疑问:“在下姓郭,单名嘉,阳翟人。”荀襄鼓起了腮帮,亦笑眯眯地回道:“咦,没听说过。”荀攸在旁嘴角抽了抽,可他又不是荀襄什么的长辈,年龄再大也教训不了她,还没等他重新开口替荀襄补救补救,郭嘉接着毫不在意地说:“我与荀家的兄弟比起来本就没什么名气的。你们二人这是来给彧挑礼物?”荀襄立刻拿出一副“你怎么知道”的眼神来看他,惹来郭嘉一阵轻笑。荀攸实在是忍不住搓了搓荀襄的小脑袋:“就你笨!”他总不会陪她来给她挑胭脂啊!大侄子给小姑姑挑胭脂?呸!
“我猜彧应该再换一种更清淡些的熏香。”郭嘉敲定,率先进了胭脂铺,这回倒成了荀襄荀攸两个人傻傻跟上了。荀襄腹诽,他又知道是来买熏香了难道她就不能给熏鱼阿兄买几盒凝玉膏之类的护肤品吗?
正当荀襄和荀攸两个人试了数十种熏香,熏得鼻子快失灵的时候,郭嘉适时递了一盒浓茶过来,另一只手又递了盒包装很是素雅的熏香,荀襄先接过浓茶,问:“给我这个做什么?”干吃吗?郭嘉笑着解惑道:“先深吸气,闻闻这浓茶,再去试香,闻味道效果会好些。”荀襄如实照做了,再去闻他手中的那盒香时,感觉鼻子确实通透了许多。
“恩!是甘松香的味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味道很适合熏鱼阿兄嘛。”荀襄仔细闻了闻,不觉有些心旷神怡,这次换了知音难觅的眼光望着郭嘉,想不到这个少年的口味和她很是相似。荀襄想都没想就买了七八盒,三个人一道儿回荀府去了。荀襄很是满足地说为了答谢公达大侄子辛苦跟班一上午,还有欢迎新来做客的郭嘉,下午去做拿手点心“阳春白雪”来给他们吃。荀攸一看荀襄如此有良心地犒劳他,连忙作势拱手相谢,看得郭嘉很是好笑。
“小叔今日去书院代课了,或许此时已经到家了。他若知道你来定会很开心。”荀攸边走边向郭嘉说着他们近日来的情况,虽大多是生活中事,可二人聊得却也很开心。
“彧竟已开始在书院授课了?我必要去听上一节!”之前提到的颍川书院,正是当时天下间最有名气的书院之一,属于颍川荀氏的资产,自建立以来培育出无数治国英才,凡名士学子,都对颍川书院心向往之,出来游历的,也必来此求学。当然,颍川书院并非一般书院,因每年来此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入院的要求也并不低,所以能够进入颍川书院学习,实乃一件值得称赞的事。像荀氏子弟自是不用说,从小便在书院学习,另外还有与荀家并为当地的三名门:陈氏、钟氏,和韩氏,均把子侄送到这里来学习。
郭嘉开始听说荀彧未正式及冠就可以在书院授课,先是惊讶一瞬,又觉得这确实是理所当然的事。
“是啊,这两年几位叔公的身体大不如之前健朗,开始仲豫(荀悦的字)接过了大半课务,小叔也不忍令他的几位兄长重担太多,也接过了些。就连我有时也会去帮忙代几个课时。”荀攸沉吟半晌,他们也终于从学生变成了传道授业的老师了。
“之前一直想拜见一下荀悦先生,现在终于来了机会。”郭嘉的眼角迅速浮上了一层亮闪闪的光,荀悦是荀彧、荀襄这一辈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年纪稍长,已过而立之年,不欲于这朽朝为官,隐居在家,潜心著写《汉纪》,名士高尚,十分受人尊敬。
荀攸哈哈一笑:“算你来对了时候,许多世叔和先生前辈近日已到了书院,都是来为小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