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之中主要以宦官为主,曹节、王甫一派占据优势。曹节立即动手,诛杀了山冰,任命王甫接替山冰担任黄门令。他们迅速占领了在宫内办公的尚书台,杀掉了企图反抗的尚书令尹勋,把重要印信、符节都收了起来,把刀架在值班的尚书们脖子上,逼着他们写出一道道诏书。在这几个尚书里,或许会有一个人,即前面提到的谯县人丁宫。曹节他们立即组织能够调动的力量,直扑窦武的大将军府。对于这个突变,窦武完全没有预料,仓促间逃往北军,进到步兵营。
城里的太尉陈蕃也得到了消息,此时的陈蕃已年逾八旬,他仍然把身边的人以及一些学生组织起来,总共有八十多人,他们拿着临时找来的武器向皇宫进发。神奇的是,他们居然闯入了承明门,接近了尚书台。但毕竟力量有限,王甫率人及时赶到,将老太尉抓了起来,关进北寺狱。城外的北军解决起来比较麻烦,好在窦氏叔侄直接控制的只有步兵和屯骑两个营,王甫通过尚书台立即任命自己人、少府卿周靖为代理车骑将军,统筹指挥京师地区的所有武装。在这次政变中,虎贲、羽林以及卫尉、城门校尉有何作为,史书没有太多记载,这些分属各部门统辖的部队,也许仓促之间不明就里,无法做出明确判断,所以只好观望。也可能是陈太尉和窦大将军其实根本没有完全掌握这些力量,有人未必乐意看到一个新梁冀的诞生,于是故意坐山观虎斗。不管怎么样,结局是王甫、周靖指挥的力量很快瓦解了窦武叔侄的两个营,窦氏叔侄双双自杀。
随后,陈太尉也被杀于北寺狱,凡是与窦武、陈蕃有关系的人全部受到调查,轻的也要免去官职,永不录用。窦氏家族全体人员被发配到帝国最南端交州刺史部的日南郡,这里是现今的越南境内,当时越南这一块设有两个郡,北部是九真郡,日南郡还要靠南,已经接近胡志明市。就这样,外戚与士人们联手铲除宦官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行动失败了。
最后一任外戚死于袁氏兄弟的黑手
召袁绍到大将军府任职的何进是东汉最后一位强势外戚,与窦氏、梁氏、邓氏等外戚的高贵出身不同,何家出身低微,只是南阳郡的一个屠户。大概宦官们对于强势外戚频频出现已经心存畏忌,所以特意选中出身较差、在士人中没有什么势力的何家作新一任外戚。
但是宦官们显然又失算了,何家虽然不是名门大族,但何皇后特别会来事,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又擅长收买人心,何家的势力迅速膨胀。后来,何皇后为一直没有子嗣的灵帝刘宏生下了一个儿子,何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得势后的何家人对宦官仍然毕恭毕敬,他们与宦官头子张让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何进担任大将军后又竭力拉拢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何家来说,与士人无冤无仇,与宦官关系密切,形势似乎对他们很有利。
但是,袁绍、袁术以及他们身边一些人对何氏兄妹却打起了主意,他们利用何进求才若渴的心理,大量推荐自己人,在何进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网,同时竭力鼓动何进诛杀宦官,让何家与宦官集团彻底决裂。何家作为外戚,实际上也离不开宦官集团的支持,没有宦官集团的存在,他们也没有了跟士人们讨价还价的本钱。就在这种矛盾中何进开始对宦官下了手,但袁绍等人认为还不够,必须对宦官赶尽杀绝,何进没有了主意,而他的妹妹何皇后还算比他聪明一点,看出了袁绍这些人一石双鸟的计谋,主张与宦官和解。但这时候局势已经逐渐偏离了何进的掌握,何进在进宫向妹妹请示时被宦官杀害。
有人怀疑何进被杀正是袁绍等人密谋的,一方面不断鼓动何进与宦官决裂,并不惜用调外兵入京的办法吓唬宦官、逼迫何进,另一方面把何进入宫的信息通过自己人泄露给宫内已噤若寒蝉的宦官们。宦官们走投无路,把何进杀了,袁绍又打着给何进复仇的名义把宦官杀了,这一出戏导演得非常精彩,也许袁绍没有如此大的智慧,但他身边一流谋士那时候已经相当多了,策划出这个既灭了外戚、又除掉宦官的行动方案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根据《汉末英雄记》的记载,何进被杀后,他的家族立即遭殃,袁绍虽然打着给他们复仇的旗号,但内心里还是想彻底消灭他们,于是鼓动何进的部将吴匡与何进的同母兄何苗内讧,何苗被杀,在这场内讧里袁绍又拉了董卓的弟弟董旻,等于让何家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董卓掌权后,何苗被定性为恶人,死后被开棺戮尸,尸体被肢解后弃于道旁,何苗和何进的母亲舞阳君被杀,弃尸于林苑中,何皇后虽然没有立即被杀,但董卓另立了刘协为帝后,她没有了任何作用,被幽闭于室而死。
除了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