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页)
锁,不但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因此输掉整场战争,最后“不战而屈于人”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以现在中国海军的实力来说,封锁台湾只能依靠其庞大的潜艇舰队来完成。而对付潜艇最好的武器就是潜艇本身。所以台湾最重视大陆的潜艇威胁,也就相当重视发展自己的潜艇舰队。潜艇是从日本搞到手了,虽然最后得到的是已经落后的“春潮”级,而不是最新的加装了AIP系统的“亲潮”级。但是台湾仍然相当看重这支潜艇舰队。
有了潜艇,就不代表有了战力,特别是常规潜艇(即使是加装了AIP系统的常规潜艇也一样)本身有很多的局限性,对基地的依赖性也更强。要保证潜艇部队能够正常的活动,并且在激烈的,突然的打击下生存下来,这就对潜艇所依靠的基地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台湾的港口并不少,但是高雄,基隆两大良港距离大陆都太近了,不但在射程最短的战术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就连解放军手中射程超过300公里的超远程火箭炮都将对其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这两个港口主要是商用港口,并不适合做潜艇这种保密性极强的舰艇的基地。而且也根本无法保证部署在这的潜艇能够在大陆的第一波打击下完整的生存下来。所以,有了潜艇之后,台湾还需要一个可以安全保护这些潜艇的基地。
“地下潜艇基地”的地点是严格保密的,就连中国的情报机构都只知道在东港到枫港间沿岸的厉害悬崖地区。而该基地建成之后,将配合部署在宜兰的168水面反潜舰队,将能有萧的执行台湾对歪航道的反封锁任务。可见,这支虽然只有八艘潜艇的小舰队对台湾的意义有多么的重要。
出了这三处军事基地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衡山地下指挥所”了。
相对于别的地下基地来说,衡山地下指挥所的地位就要高出很大一截了,而且资格也老上了不少。
“衡山地下指挥所”还是当年蒋介石在位时,于1958年开始建造的。当年爆发的金门炮战,在解放军的猛烈炮火下,台“金门防卫司令部”几乎被夷为平地,不但两位中将副司令当场毙命,而且道上的大多数地面军事设施也当然无存。这一场景对蒋介石的触动很大,他随即下令:重要的军事设施都要尽可能的建于地下。在此背景之下,衡山地下指挥所应运而生。
作为台湾当局战时最高指挥中心在40年的时间里,衡山指挥所一直被作为军事禁地严加保密,很少有人能够窥得其中的究竟。而2000年9月的“汉光16”军事演习中,为了达到总体作战,横向支援的演练目的,台湾军队一改不让非军方人士进入演习指挥中心的先例,邀请了“陆委会”、“内政部”、“交通部”、“财政部”、“经济部”、“卫生署”、“中央银行”等多方面的会部大员。如此一来,为外界探得其真实面目创造了条件。
衡山指挥所所在的鸡南山在这40年中已经被挖空了,方圆总面积达数平方公里。整个指挥所共分为三层,各种地下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下隧道纵横交错,汽车和坦克均可以通行,不但“三军统帅”、“国防部长”和“参谋总长”等高层长官在这里有专门办公、休息和指挥的场所,而且“国防部”和“参谋本部”下属的各职能部门,也都有各自的作战区和生活区。
衡山指挥所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平时,有多个出入口可供普通台军官进出,在“三军大学”内,则有一条为“中将”有二十时军官而设的隧道。“士林官邸”、松山机场和外双溪等要地,均有地下通道与衡山堡垒的中心指挥室相连。对身兼“三军统帅”的“总统”而言,更是考虑周全,一旦发生战事,不但可以从陆路,还可以从空中进入到地下指挥所内部。按台湾军方的描述:“总统府”前的广场即可作为直升机停机坪,从“总统府”搭直升机到最近的地下入口(即位于台湾东吴大学对面的军营),只需要2到3分钟,从这个入口到达指挥位置,也只需3到5分钟。
作为战略指挥中心,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台湾也在尽量完善着衡山指挥所的通讯网络,迄今为止,台湾至少花费了数十亿新台币。从得到的罪行情报来看,以此为中心的“国防部”衡山指挥控制系统,与海军“大成”分系统,空军的“强网”分系统和陆军的“陆资”分系统连成了一个整体,不但可直达本岛各战区司令部,军团部以及海空军基地,而且由地下电缆和外岛的海底电缆连接,可以指挥金门、马祖、东引等岛的台湾部队。
为了进一步增强衡山堡垒的指挥控制能力,被视为台湾陆军“数字化战场基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