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或许这两幅画的风格的确很相似,可她对书画一道并不精通,完全看不出来啊!
面对韩教授的问话,褚凝真是一个字也答不出来。
韩教授倒是不介意褚凝的无言,反倒兴奋的继续说道:“这幅潇湘竹石图,是苏轼流传下来的名作之一,也是大成之作。而笔筒上的竹图虽然很简单,笔画也还有些幼稚,但是从风格上来看,这两幅图分明是同出一源,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也就是说,韩教授认为笔筒上的竹图,应该是苏轼亲笔。
而且还是苏轼年轻时,个人风格还没有固定的时候的作品。
既然连刻图都是苏轼亲笔了,那这笔筒是谁做的,还用得着问吗?
褚凝早猜到这笔筒和苏轼有关,对韩教授这样的结论并不觉得出奇。倒是韩教授一想到这笔筒可能是苏轼亲手制作的,激动得不得了,拿着笔筒翻来覆去的看个不停。
实在是苏轼的地位太高名气太大,出自他手的东西当然不会简单。苏轼有不少流传下来的书画,都被收进了各大国家博物馆里头。能够被私人收藏的那些,外人也很难见到。
笔筒本身的价值或许并不太高,但是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光是这份意义,在许多人心中,就是无价之宝。
看着看着,韩教授很快就看到了笔筒内部底下的刻字,和仲。
原本这两个字早就被各种污垢填满了,后来被褚凝清理之后,这两个字虽然还是不怎么显眼,但只要细心一点,是完全可以发现的。
第025章 邀请
“竟然是和仲……”韩教授看着那两个刻字,眼睛越发的发亮,“这两个字的风格和苏轼的书法作品也十分相似,我对这个笔筒的制作者,更有几分信心了!”
能够得到韩教授这样的评价,褚凝也很高兴。
韩教授将笔筒看了又看,忍不住问道:“你买这只笔筒的时候,有看出这笔筒的来历吗?”
褚凝老实的道:“只是猜到了几分而已,倒不是十分确认。反正这东西也不贵,而且笔筒本身也很不错,我就干脆买了下来,又自己查了些资料,后面才确定的。”
也就是说,哪怕自己没有找她,她也知道这笔筒是出自苏轼之手?
即便她在买笔筒的时候没那么确定,但她能在心有疑惑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买下笔筒,并对其进行查证,足以证明她的自信,以及她的细心。
这样的人,虽然有可能会买错东西,但同一类东西,她买错了一次,就绝对不会再买错第二次。
学他们这一行的,需要的就是这样胆大又心细的人。
韩教授再一次在心里遗憾褚凝不是鉴赏学院的人。
不然的话,他就可以在褚凝将来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将其收为自己的弟子了。
这么好的苗子,学的竟然是什么工商管理,真是想想都让人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不过,她才大二而已,还那么年轻,今后一样能在古玩这一行有很好的发展。
而且,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都是能够报考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的,只是其中难度比本专业的人要大很多而已。
将笔筒还给褚凝,韩教授这才提起了自己找褚凝的目的:“对了,这次我找你来,其实是有件事情想跟你说,顺便问问你有没有兴趣。”
褚凝愣了愣,道:“韩教授有事直说就好。”
韩教授点点头,简略的把事情说了一下。
原来,在半个多月前,汉州北郊的一处荒山在开发挖掘的时候,有一座不为世人所知的古墓被工人发现,然后上报了上去。
古墓被军队及时派人封闭了起来,如今正处于挖掘当中。而整座古墓的挖掘,还需要不少鉴定方面的专业人士协助。
韩教授,就是这次古墓挖掘活动中被调动的鉴定专家之一。
而且他也有权为这次行动自主挑选几位助手。
除了韩教授之外,汉州大学鉴赏学院里还有两位教授同样被调动了过去。
原本政府还希望汉州大学能够调动更多的专家过去,可是这些专家毕竟在学校任职,还有那么多的学生等着他们授课。能够调离三位专家出去,已经是学校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更多的专家同时被调走,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办法,政府也只能费事一点,从其他城市里够资格的大学里头调专家过来帮手了。
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