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页)
不知为什么,这汴梁石自从离开那城之根石柱后,就像没了电似的,光线越来越弱,此时只能照到方圆几米之内的地方,我想找打火机,在裤兜里摸出来捣鼓了半天,如论如何也打不着,看来如果不在半个小时内找到出口,我们很有可能就会彻底失去光明。
“找到没有啊?”志豪在前面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焦急地走回来问我。
我摇了摇头,看着他手中的树叶道:“希望不是被水冲过来的,那样它能进来,咱们就一定能出去!”
“一定是风吹进来的!”志豪捻着手中的树叶道:“如果是湿了再干,那树叶就会贴在地面上,刚才我直接就拿起来了,应该不是沾过水的。”
“风…风…”我念叨着,又看了看周围,突然想到我们实则是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树叶能进来,就一定会有通往外面的道路。但我们多大?树叶才多小?也许,只是一条小缝,就足以将树叶给吹进来。
想到这里,我赶忙冲到石壁前,一边找一边对志豪道:“风!找风!找有风的地方!你别管缝多小!只要有风吹进来就行!”
“哦…”志豪不明所以,但还是按要求找了起来。
我俩浑身湿透,对凉风特别敏感,没一会儿,果然找到了条狭长的缝隙,还时不时有阵阵冷风从外面吹进来。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道裂缝有三四指宽,从上到下足一人多高,两边都是堆砌在一起的石块和泥土,向里面看去,不知道还有多厚?
志豪瞅了半天,拔出腰间的砍刀,就开始去撬裂缝最外面的几块石头。我也帮着他去抠那些石块间的泥土,能不能出去,只有看这里了。毕竟老家县城的地质以松软泥土为主,能裂出来如此深且长的一条缝,几乎不可能。
也就是说,这裂缝后,很可能是一条通道或洞穴,连接着外界。
不一会儿,我们俩就挖出了一个深二尺,直径一米有余的大洞。但借着汴梁石的光看去,这裂缝似乎比想象中要厚得多。
志豪挖了半天,虽然砍刀在手,但也累得直喘气,只好换我接上,好在大体力劳动下,倒也不怎么觉得冷了。
不过倒霉的是,汴梁石已经暗到无法再照明的地步了。我们只能通过吹进来的冷风,摸索着往外面挖。
已经记不清轮换了多少次,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我又累又冷又饿,但志豪却像打了鸡血,始终不停地向前挖掘,因为他还有未完成的事情,就是用这袋百脉血,去“救”雨佳的命。
也不知道多了多久,我休息了好一会儿,正打算去替已经掘进了好几米的志豪,却听到里面隐约传来一阵垮塌声。
不好!难道上面的石头都掉下来了?可千万别把志豪埋住啊!我赶忙扶着墙站起来,又紧接着听到了志豪的欢呼声:“啊哈!通了!通了!挖通了!”
站在挖开的通道前,果然大股冷风刮了进来,吹得我一哆嗦。没想到,这条细缝,竟真的让我们给挖通了!
“血…百脉血…”黑暗中,志豪又从那头钻了过来,在周围的地面上到处找着他那一兜子“宝贝”。
我从脚边拾起来递给他,这家伙什么也不说,转头就走,看来是急着要出去。
带上汴梁石,我钻过洞口,扶着墙壁一点点向前摸索,志豪就在三四米外,由于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用手摸着前进。
好在这条道的确是在斜着向上的,只不过越走越窄,越走越陡,到最后,竟然只剩堪堪容下一个人的空间,而且也变成笔直向上的一条圆柱形坑道。
最考验人的时候到了,这里表面都是泥土,上下笔直,只能用四肢撑着一点点往上爬,如果不小心掉下去,恐怕就要摔死在这里面了。
我们的体力几乎耗尽,在这种需要四肢用力的情况下,还得带着东西,向上爬的速度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多年来跟着舅爷锻炼身体,学习一些武功,根本就支撑不住,此时所凭借的,也只是仅剩的一丝毅力罢了。
爬爬歇歇,志豪终于不走了,用膝盖撑在坑道里,低头朝我说道:“到头了。”
“呼…呼…”我大口地喘着气,抬头瞧了瞧,依然伸手不见五指,于是催他道:“那你把上面盖着的东西掀掉出去啊!”
“梆梆!”头顶传来两下金属撞击声,志豪紧跟着无奈道:“四周有风吹进来,但洞口被什么金属物封上了,推不开啊!”
第七十九章 逃出生天
“金属…金属…”我听到他提起这个词,顿时感觉很熟悉,应该在哪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