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收买民心(第2/3 页)
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涌入了霍邑城。这座原本平静的小城瞬间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震撼,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城中的百姓们早已听闻李渊大军的仁义事迹,他们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亲眼目睹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和他威风凛凛的士兵们。一时间,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之情。
李渊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众的支持对于他成就大业至关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停止行军,决定亲自与百姓们见面,并好好犒劳大家一番,以表达自己对他们衷心的感激之情。
在热闹喧嚣的集市广场上,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格外引人注目。李渊身着华丽的战袍,身姿挺拔地站立于高台之上,他面带微笑,目光亲切地环视着四周热情高涨的百姓。随后,他双手抱拳,向着台下的众人深深地施了一礼,朗声道:“各位叔伯兄弟们,小弟李渊今日能有幸站在这里,全赖诸位的鼎力相助啊!正是因为有你们在背后默默支持,咱们这支义军才能够如此迅速地击溃那作恶多端的贼寇宋老生。”
说到此处,李渊稍稍停顿了一下,台下随即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待声浪稍歇,他再次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此,我郑重宣布,对于所有曾经协助过义军作战的百姓,一律给予丰厚无比的赏赐!绝不食言!”话音未落,现场气氛瞬间沸腾到极点,人们兴奋地呼喊着,庆祝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紧接着,李渊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而恳切。他提高音量,大声呼吁道:“如今,暴政当道,民不聊生。我等义士挺身而出,就是为了推翻这不公的世道,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所以,在此我诚挚地希望在场的各位青壮年男子能够踊跃投身军旅,跟随我一起奋勇杀敌,共同为建立一个崭新的天下而不懈努力、浴血奋战!”
与此同时,李渊也注意到了自己队伍中有一些来自关中地区的军士提出了还乡的请求。这些军士大多离家已久,思念亲人之情溢于言表。李渊理解他们的心情,不仅没有加以阻拦,反而慷慨地赐予他们每人一个五品官职,然后才准许他们荣归故里。
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身边大臣裴寂的担忧。裴寂劝谏李渊道:“大将军啊,官位可不能如此轻易地赐予,否则会导致泛滥成灾,使得官职的价值大打折扣。”
李渊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说:“隋朝的君主正是因为吝啬于论功行赏,有功之臣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终才失去了民心。我们岂能重蹈他们的覆辙?况且,以官位来招揽人才、收拢人心,岂不是比单纯依靠武力更为高明有效吗?”
裴寂听了李渊这样说还是觉得不妥,但看到李渊那不由分说的样子,他也只好赶紧闭上嘴巴,免得惹他生气。
就在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李渊招兵买马的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参军。负责招募新兵的军吏们很快便忙碌起来,但在审核应聘者的身份时却遇到了难题——其中不乏一些身为奴隶的人。按照惯例念,奴隶地位低下,不应与普通百姓享有同等的待遇。
面对这种情况,军吏们将问题呈报给了李渊。李渊听后,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刀枪无眼,弓箭无情,又怎会分辨谁高贵谁低贱?论功行赏之际,更不应有身份等级之分,一切都应以个人在战斗中的实际表现为准。只要英勇作战,立下战功,无论是奴隶还是平民,都应当得到公平公正的奖赏。”这番言论一经传出,引得众人拍手称赞,更多的人踊跃报名加入李渊的军队,一时间士气大振。
李渊亲自来到招兵处,看到那长长的应征队伍。他知道自己这些仁义之举是可行的,并且深受大家的喜欢和支持,他在心中盘算着,这种举措在自己成就大业之前是值得一直推广下去的。
平定霍邑城后,李渊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黄河东岸的龙门。此刻,他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凝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涯的长安城。
李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只需一步跨过波涛汹涌的黄河,便能踏入关中大地,长驱直入直取长安。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一步,背后却隐藏着诸多艰难抉择和未知变数。
就在这时,李渊的军中将领们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产生了严重分歧,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其中一部分将领主张暂且放下对河东郡的攻击,避免与屈突通所率重兵正面交锋。他们建议绕开河东郡,从龙门直接横渡黄河,迅速招降当地的义军势力,进而夺取潼关北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