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闪电换将,首席财务官埃琳·卡兰、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瑟夫·格里高利都被撤换。56岁的格里高利是雷曼的数朝*,富尔德和公司董事会批评他过于关注公司文化,却未能帮助雷曼避免主要由房地产业务造成的损失。后来,富尔德的此一做法曾被分析师们指责为“丢车保帅”。
不仅如此,为了掩盖因冒险失败所造成的可能后果,富尔德等雷曼掌权者又采取了更加冒险的行动。2007年10月,雷曼还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一起,按原计划投入222亿美元杠杆收购公寓住宅开发商Archstone。随后的2008年一季度,雷曼发布了赢利亿美元的报告。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华尔街金融才子们一直喜欢使用的遮人耳目的手法而已。
雷曼兄弟的资产也是以市定价,它必须定期根据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自己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就使得该公司随着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增多而资产值不断下降,公司资产减记的过程同时就是暴露亏损的过程。
当与次贷有关的MBS和CDO的市值越来越低时,巨额资产减记已经严重侵蚀了雷曼兄弟的资本金。这就需要雷曼兄弟能够及时注资来补充资本金,否则它会很快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对此,雷曼兄弟采取了自救与他救的办法,但MBS和CDO这些资产快速地贬值,还是让雷曼感到了窒息。
2007年8月,已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宣布裁撤其中一个房贷部,裁员1200人;但到2008年3月,裁撤规模迅速扩大,增加5300人。但这已无法起到什么作用。
分析雷曼兄弟2007年底的数据就不难发现,雷曼兄弟持有的资产中45%为金融头寸。其中高收益债券和贷款达到327亿美元。第二季度末持有的三级资产还有400多亿美元,这些资产是经多次打包、分割之后的衍生资产,随时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而雷曼的股东权益仅263亿美元,根本无法消化垃圾资产贬值的损失。
当追逐变成疯狂时,就算是能够得利于一时,却无法改变它最终灭亡的命运。
2008年9月14日晚上,雷曼兄弟及其律师终于准备好了申请破产保护的有关文件,并准备递交。此时的雷曼除了申请破产保护外,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只是,相关磋商雷曼一直未对外公开,但华尔街各大巨头及美国相关监管机构却不能说不清楚。
在此之前,雷曼兄弟曾寄希望于华尔街或其他巨头的收购,其中,首选之一就是英国的巴克莱银行。但它也是第一个退出竞购的。原因就是“没有获得美国政府或其他华尔街公司就雷曼兄弟资产潜在损失提供保护的承诺”。大约3小时之后,另一个潜在收购者——美洲银行——作出了与巴克莱同样的决定。
后来披露的资料则显示,由于已经知晓了雷曼的真实财务状况和运营内幕,为了防止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开市”崩盘,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系统曾进行了长达3天的努力。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以及来自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公司的高层,一度连续三天云集位于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部,研究如何拯救面临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以阻止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这一过程后来被人称为“华尔街的密谋”。
四、多米诺骨牌的倒掉(5)
只是,美国财长保尔森反对动用政府资金来解决雷曼的财务危机,拯救计划没有取得成果。受此影响,与会的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宣布,由于美国政府不愿提供财政支持,决定退出拯救计划。
2008年9月14日早上,也就是有关“拯救计划”的谈判进行到了第3天,华尔街高层来到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花旗集团CEO威克曼·潘迪特(Vikram Pandit)、瑞士银行美国区董事长罗伯特·沃尔夫(Robert Wolf),以及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等多面人物。
同一天,国际互换与衍生金融产品协会(以下简称ISDA)发表声明说,他们已就雷曼兄弟相关业务进行衍生市场净额结算交易,为这家位于纽约的公司的破产作准备。如果在2008年9月14日晚上11点59分之前还没有递交破产申请,所有达成的交易将被废除。
随着巴克莱和美洲银行相继选择退出,走过了158年历程的雷曼其实已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政府拒绝救命、收购退路全断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