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页)
明朝的兵制是卫所制,打仗的士兵大多是从军户里抽调的,直到明后期,因为军户流散逃亡的太多,才恢复了募兵制,这样一来兵饷的需求大大增加,也是明朝政府后期加重税收的一个原因。建文帝现在这样做,是想要打仗呢,还是想把卫所制与募兵制并行,形成有效有机的互相补充呢?
这几年北方的的蒙古已经分裂成了鞑靼、瓦剌和朵颜三卫,其中后者向明朝进贡,并听从明朝的指挥,只不过他们毕竟是蒙古人,与鞑靼和瓦剌之间存在着明里暗里的联系。
鞑靼本来是最强大的,但是在瓦剌崛起后受到了不少牵制。本来在正史中,朱棣在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也就是现在的建文十一年)就开始了他的北征,但是现在的建文帝好像觉得攘外必先安内,一直致力于修长城和建堡垒,然后发展民生,再在三派蒙古人之间搞分裂搞平衡。
而经过了这些年的休养,照理说对蒙古用兵,也是有这个实力的——现在已经是建文十五年了。在消除了唐赛儿这个内患后,对外患用兵,更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事与齐敏没多大关系,齐敏便道:“就这两件事?”
齐宝道:“还有件事才是大事——官绅要一体纳粮,一体听差。不过可以用银子抵扣这两项赋役。”
齐敏听了,倒没觉得有多大意外——连摊丁入亩都出现了,官绅一体纳粮听差,那是必然的,过了这么多年才实行,大概建文帝也有着他自己的考虑吧。很多事要慢慢来,别一下子全干了,人家当官的接受不了。这就叫温水煮青蛙!
不过根据这新的旨意,举人也要按田亩数量交税了,虽然交得少些,但是那些把田寄到齐长春名下的农民,交了这些减量的税后,再加上交给齐长春的好处,和他们自己交的税也差不多了,于是已经寄田的人也就罢了,还没有寄的,也就都不会再寄放了。
这其实原本是士绅在与国家争利,这一下不但士绅自己要出一笔钱,而且国家也等于是断了他们的一条财路。
当然,纳揽之类的,虽然明令禁止,但仍然是禁不住的,像齐长春这样有功名的人,依然可以代做。只是这样一来,那粮长的职位就更炙手可热了,之前没有拿到手,以后也就更难了。
只是齐长春如今又卧病在床,这中风的病,也不知哪天能好,这样子的话,粮长一职也就很难再帮得上齐永春的忙了。
三人说了会子话,齐芸不像齐敏,这些东西她并不懂,便只是坐在一边不语,看着齐敏与齐宝齐升谈论今后的事,一脸的钦佩。
齐敏主张在城里多买店铺和宅子,齐升说还是去买地,毕竟举人交的税比平民还是要少的。齐宝自然是支持齐敏的,齐升年纪又小,说了两句,便也被说服了。
到了晚间,文氏送走了那些人,过来听到了说要开恩科,两个儿子都要参加,便也都勉励了他们一番。
于是齐敏又说起要城里多买些商铺和宅子的事。
文氏道:“这事先缓一下,等你爹好了再说。而且如今这圣旨这样,咱家里的开销也要缩减一点,不能再由着性子花钱了。”
其实齐家还是很俭朴的,比起另几个举人家里,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寒酸。文氏这样一说,看来又要过一段苦日子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齐长春居然睁开了眼睛,只是还不能说话,喉咙里也只能放出简单的音调。
不过这已经很好了,文氏欣喜万分,便熬了郎中开的药,给齐长春服下。
第十七章 苏睿打算
就这样过了五天,齐长春居然能够说话了,开口的第一句便是——“把宝儿和敏儿给我叫来!”
文氏道:“你先不要急,这事我已经问过了,当时敏儿为了救宝儿,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齐长春叹道:“我岂不知……只是……将来怎么办?”
文氏道:“我想过啦,京城里不是说有很多人向咱们求亲的么?等你病好了,便去京城一趟,找找马福奎,看看路数如何。”
齐长春道:“如此也好,只是宝儿……嗯,他们两个现在都知道敏儿不是咱们两个亲生的了吧?”
文氏道:“嗯,也是瞒不住的。”
齐长春半晌无语,最后道:“其实,宝儿对敏儿的心思,你我也都知道,只是……唉!”
文氏道:“这时候了,还说这些个做什么,别说是他们已经定了兄妹的名份,便是你我不要了这张脸,他们以后怎么做人,肯定会有人说他们早就有了苟且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