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宋朝加大科技文化的输出。
萧成贵傲慢说道:“吾大辽国幅员辽阔,兵强马壮,今年谋划加强农事,训练兵马,汝国岁贡不可迟延,五月下旬之前务必全部交纳。吾大辽国一向对汝赵宋颇多关照,今有几桩大买买要与汝国关顾,一是铁器、农具、种子等物,二是丝绸、茶叶、布帛等物,尔等与我交关,加大互市,是大大的好事,望汝国勿辞。”辽人在宋人面前一向骄横,颐指气使惯了,他一番话说出来,脸不红心不跳,仿佛天经地义。
朝臣中已有人出来反驳。李纲说道:“我朝与贵邦皆为大国,大国邦交应为诸番表率,双方举止向以盟约为规,岁贡之期岂能任意更改。增加互市,岂能由贵方一家独断。”
萧成贵说道:“岁贡对宋而言乃小数也,吾汝加市,利在俩方,吾大辽先礼后兵,辽宋若生嫌隙,吾皇震怒,以大辽之广,兵威之盛,非汝南朝所能挡也。”语中意含威慑,盛气凌人。徽宗等人眉头微皱。
刘通心想,辽使在这大言不惭,其出使宋国的目的,不外乎国内局势紧张,为图早日平叛,要宋提前交付当年岁贡,扩大互市额,尤其需要铁器、粮食等战争物资,以缓解国内的军事、经济危机。
刘通哈哈一笑,问道:“请问大使先生,你们辽国地有多大,人有多少,兵有几何?”
萧成贵一愕,看他是个青年,问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无礼?”
刘通:“我乃大宋宫中待制刘通是也,莫非堂堂使节大人不知辽国的地理、人口和兵员?”
萧成贵胸膛一挺:“吾大辽东西绵延几万里,南北纵贯上万里,人口万万之数,精兵猛将几百万,岂是你南朝小娃娃能懂。”
刘通:“大使先生莫自欺,辽国东起大海,西至阿尔泰山之畔,难抵燕云之地,北至北海之滨,南北顶多数千里,东西不过万把里,辽之东南部人口较众,西部、北部多为蛮荒不毛之地,何来万万之数。今汝之国自顾不暇,内乱不止,去岁耶律章奴上京叛乱,今春渤海部东京自立,更有甚者,汝国辽东女真大患难除,辽军屡屡大败于女真,汝之东京、沈州在一个月之后将为他人所有,萧大使不思自保之道,却在大话连篇,实为不智。”
刘通一番话震惊朝野,更让萧成贵冷汗直冒,这刘通何许人也,竟对我大辽事务一清二楚?萧成贵刚才趾高气扬,如今被人戳到隐痛,气势已降。萧成贵心中明亮,现今辽军正在东京平叛,不日克复。刘待制声称大辽近期要失东京、沈州之地,岂非危言耸听。然所虑者女真也,莫非要被女真所夺乎?此事务必弄个清楚。
萧成贵:“东京之变不足为虑,大辽兵锋所指,即日可下,何来失地之说。”
刘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兄弟阋于墙,豺狼窥于外,豺狼者女真也,辽军平定渤海之日,亦是女真夺取辽东之时。”
见萧成贵沉思,刘通又道:“方今时世大异,往昔檀渊之盟焉能用在今日。燕云之地本为南朝辖地,我朝未向贵方讨回烟云十六州,已属客气,岁贡之数更属无稽之谈。”
朝臣们见刘通侃侃而谈,如利刃一般直刺辽人心脏,辽使不复往日嚣张气焰,真是大快人心。徽宗以及持重之人原本还怕辽人发怒,引来战火,却见辽使未曾动气,而且对刘通由初时的不屑转为几分尊重,看来辽国情况或许真如刘通所言。
刘通续曰:“贵使当回复延宁皇帝,与我大宋重修盟约,共御女真贼乱,是为上策。否则大事堪忧。”延宁是天祚皇帝的表字。
萧成贵:“大辽国根深蒂固,国势仍强,兵势犹盛,虽有小小内患,何足道哉。女真一族,辽东撮尔小民,早晚必灭之。宋乃礼义之邦,难道要毁约不成?战祸一至,责任在尔等身上。”他毕竟是一国之使,焉能为对方一席话而示弱。国家间的关系本以实力为后盾。
徽宗和一些朝臣担心又起,何执中等人建言再议,徽宗采纳。当下请辽使等人先回馆驿。徽宗让群臣回去思量,明日早朝重议,散朝时把刘通留了下来。
刘通跟着赵佶来到上书房,赵佶一**坐到椅子上,似乎大大松了口气,刘通打横坐着相陪。赵佶说道:“朝廷大事真是累人,还是哥们一起外头看戏喝酒痛快。”
刘通笑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世间能有几人深得其中三昧。”
赵佶:“辽国事务到底怎么回事?老弟何处得知其祥,辽东之地真要失于女真之手?”
刘通:“我与西域、辽东等外番商人交道,传闻辽国内乱,生意难做,而女真部族则是招兵买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