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 页)
组织是日本好中国差,所以在战争初期,我们肯定居于下风,丢失部分国土是不可避免;但是我国地优势在于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争所需要的资源,本土基本上都有,所以只要我们坚决抵抗,日军地攻势就会逐渐减弱,双方进入相持不下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优势就会逐渐削弱,慢慢的变成弱势,我们慢慢的就会占据优势,然后我们就能转入反攻,直到最后胜利。”
“那我们要丢掉那些地方呢?”吴蕴初有些沉痛的问:“我们要多久才能胜利呢?”
“丢掉的地方恐怕不小,”庄继华决定还是把历史结果重复一遍,毕竟现在的努力能达到多大的效果,谁也不知道:“我估计河北,山西,山东。浙江东部,江苏大部,恐怕日军能一直攻到武汉,然后我们能在湖南、湖北西部、北部挡住他们。”
想想后他又补充道:“我们现在准备得越充分,丢掉的地方就会越少。损失就会越小,胜利地时间就会越快。先生们,与其将来拆迁。不如现在就把厂设在四川。”
庄继华的判断既让他们有了信心,又让他们涌起一股悲壮,有这么多国土会失陷,民族的损失会有多大?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文革,全面战争这就会爆发吗?”良久翁文灏想起北方正在发生的战争,他有些紧张,资源委员会刚设立一年,主要工作都还只有计划。根本没开始。
“应该不会,”庄继华故意做出思考后才说:“日本还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东北他们还没站稳,而且委员长目前还是以剿匪为主,我估计北方会在一个类似淞沪停战协议地协定签署后停下来。”
“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吴蕴初的拳头握得很紧,语气中饱含着无奈和痛苦,中国已经经历了太多地失败,近百年来中国政府每战皆败,人民早就不知道胜利是何物。
“庄将军,你认为全面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颜耀秋有些紧张的问:“我的意思是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全面战争会在我们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爆发。”庄继华毫不客气的说:“日本人不会给我太多时间。因为他们害怕,因为一旦我们准备好了,他们不打就会输,所以我们的时间不会超过八年,甚至……,也许只有五年。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每一分钟。”
庄继华是这些人中唯一的军事人员,而且是位居高位的军事将领。他地判断自然让他们将信将疑。
“现在我们还有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正在四川为这场战争做准备,海外的华侨也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委员长也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我们都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没有效果,至少我们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说到激动之处,庄继华站起来了,双手撑在桌上,浑身散发出狂热。
“好,我回去就派人入川,选择厂址。”吴蕴初大声的说:“厂是中国人的人,决不能留给日本人。”
“我回去说服股东们,如果他们不干,我自己出钱在四川办新厂。”颜耀秋也立刻表示道。
“我建议你们把生产基地向四川转移,研发基地可以依然留在上海,毕竟只撤走人,要方便得多。”庄继华建议道,这下再没人有异议了。
主持会议的翁文灏展开了第三个议题:“资源委员会决定排孙越崎去西北寻找石油,山西延长有油井,我们估计这一带有油田的可能。”
对于石油,庄继华没抱任何希望,任何大型油田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开发才能形成相当地产油规模,更重要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胜利、辽河等都在东部,在西部的不是在新疆就是在青海这些荒无人烟交通不便的地区,而且中国现在没有能力生产钻井设备,无论井架、钻头还是固井用的套管都要从外国进口,然后再运进那些戈壁高原,这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是无法想象的。
但庄继华对这个议案还是投了赞成票,原因在于翁文灏和钱昌照都很赞同,他也就不必反对,其实他更愿意在云南修一家炼油厂,从缅甸仁安羌油田和泰国油田铺设管道恐怕花费地资金还少些。
随后翁文灏提出派遣留学生地问题,对这个议案庄继华举双手赞成,这个时代的人才太少了,前世大学生满街跑,相当部分人毕业就等于失业,可现在呢,大学生无疑就是宝贝,各行各业都抢着要。
“每年派三千人出去,学费由我联系海外华侨赞助。”庄继华气壮如牛地说。
“三千人?”翁文灏惊讶之后不由苦笑起来:“文革,你真是……。”
“文革,你可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