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谢你!你是我的恩师,不愧为大周的圣人!能有幸当面向你请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一定要抓住这相机遇,争取向你多请教几个问题。
孔子有了这样的想法,谨慎而恭敬地对老子说道:“晚学想再请教圣人关于‘礼’的问题,不知可以吗?”
老子睁开半闭的双眼,高兴地点点头。
第二章:娶妻葬母1
四节:孔子的歌
五节:天下小了
六节:母亲没死
………………………………………………
四节:孔子的歌
10、
孔子与老子相别,回到家中,已是午夜过后了。母亲还没有歇,在昏暗的烛灯下织着布,等待心爱的儿子归来。“母亲!”听到呼唤,颜征在抬起头来,烛灯下她看到孔子满面红光的一张脸,顿时也高兴起来。
“母亲,老子真神人,孩儿这一晚的请教,胜过读书十年。”
“好,快去睡吧。学问要慢慢地去想,才能变成自己的。好在你明天要去相亲,一个人在路上,正可以好好地想一想老子讲给你听的许多道理。”
“只是,明天孩儿还不能去相亲。”孔子望着母亲认真地说。
母亲听了,大吃一惊,走下织机,望着孔子,问道:“是不是老子还能给你学习的机会?”
孔子摇摇头,说:“不是,老子虽然还要在鲁国呆几天,但他的时间都给了其他的事情,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能把时间都给了我。”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不能去相亲?”
“是这样的,南宫容告诉我,鲁昭公与三桓,明日都要去泰山脚下举行阅兵仪式。对孩儿来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遇,故而想前去看看。”
“三桓”指的就是三分公室的季氏、孟氏、仲氏三大家族。早在孔子生前11年时,他们就把鲁国的公室一分为三,三家各有其一;把私家军队并入国家的军队,三家各帅一军。这11年里,鲁国的军队一直掌控“三桓”手上,直到去年,在王室老臣再三请求下,三桓才将军政大权重新分配,给已然长大的鲁昭公一些军队。
鲁昭公是鲁襄公最小的儿子,父王襄公死时,他仅18岁,三桓看上了他的稚嫩立之为国君。虽为一国之主,昭公的王室却十分的卑弱,手上无军队,要去打猎,也要到季氏或孟氏家借几个善于骑射的士兵。从去年以来,昭公有了自己的一些军队,就一直想去泰山阅兵。泰山高大、雄伟,自尧舜以来,便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由此成为帝王们封禅祭天的神山。昭公此次前往泰山阅军,一是想向天下申言自己是正宗,二是想由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对于把礼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孔子来说,能观赏这样隆重的礼仪,实存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遇,他不想放弃。颜征在听了,垂头想了许久,这才说:
“我的儿,你明天还是出门相亲。只是,往北多行150里,到了泰山脚下,看完阅兵仪式,然后再向南往宋国去相亲。”
母亲的意思很清楚,为人要讲信用,明天必须出门去相亲,只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不能放过。孔子听了,非常明白母亲的一番苦心,感激地望着她,轻轻地说。“谢谢你,我的好母亲!”
“去吧,我的儿,好好地睡一觉,一直睡到明日太阳西下时。”母亲说完,举起烛灯,拥着儿子到他的卧房去。孔子回过头来,望着母亲,说:“老子的学识,实在是太渊博了……”
“我知道。”母亲打断他的话说:“我的儿,你今后也会这样的。”
“真的吗?”孔子走进卧房后,站在床前惊喜地问母亲。
“一定。”母亲信心十足地说:“你今年才十七岁,学问已在京城远近闻名,再坚持下去,穷尽一生地去努力,无论什么事情,肯定是都能够做成的。”
“如果我真有所作为,我的一切都是母亲给我的。”孔子真诚地说。
“唉,想起来母亲也真惭愧,不能象南宫容的父母那样给你荣华富贵。”
“可是,你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做人的品德。”孔子深情地望着母亲说:“南宫容对我也非常羡慕和敬佩。”
“是苦难让你早熟,人在无依无靠时,最能创造奇迹。”母亲平静地说:“快睡吧。”
孔子终于躺下,颜征在替他掖好被子,望了望很快进入梦乡的儿子,端起烛灯,来到叔梁纥的灵位前,欣慰地说道:
“夫君,我已经尽了力,履行了当初对你许下的诺言。现在,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