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页)
港。第二天晚上开始讨论战略问题,尼米兹拿出金海军上将的计划,并陈述了海军方面对这一作战计划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场。麦克阿瑟则详尽陈述了首先收复菲律宾群岛的理由。到午夜休息时,总统仍没有作出最终裁决。第二天上午继续会晤。麦克阿瑟的主张终于被采纳。9月15日开始向菲律宾进军,10月23日主要目标已被夺取。此后,他熬过了艰难的近3个月的莱特战役,1月9日宣布莱特岛上有组织的抵抗已经结束。此后,他得到了五星上将的特级军衔。
在宣布莱特岛之战胜利的同时,麦克阿瑟组织发起了进攻吕宋岛的战役,他鼓励士兵要有决定性的突破,向马尼拉“冲刺”。2月3日,盟军第一支部队进入马尼拉,解救了5000多名战俘。后来,他的部队又进行了因莱特岛战役的艰难而推迟的硫磺岛和冲绳岛之战,准备向日本本土进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在受降仪式上签了字。此后,他出任驻日本的美国占领军司令。1948年,在美国总统竞选时,他出于对华盛顿“一伙人”的不满,又相信了一部分不明智的人的劝告,公开宣称希望提名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结果第一轮投票获得1094票中的11票,第二轮只获得7票,第三轮则几乎是零票。这对麦克阿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派参谋长阿尔蒙德率领第10军在仁川登陆,击败深入南方的朝鲜人民军,一直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此后“联合国军”又被中朝军队赶回三八线。1951年,麦克阿瑟因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杜鲁门总统意见分歧而被解除军职。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回到美国度过余生。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血胆将军巴顿
1904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车徐徐驶入美国西点镇的火车站,著名的西点军校就在这里。在下车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碧眼金发,神色坚毅的青年,他就是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赫赫的小乔治·巴顿。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到骑兵部队服役,军衔是少尉。一年之后,他与麻省富商之女比阿特丽丝小姐结婚。婚后的生活是美满的,他们生有一男一女。再过一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他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侍从官。
1912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他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并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五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他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头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后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1916年,他随潘兴冒险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此行使他得到潘兴的赏识,成为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做他的低级副官和司令部的营务主任。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却难以干成大事。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把他调到战斗岗位上去。这时,潘兴正要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