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
领队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看着正在火上煮着的燕麦粥。他问年轻人:“喂,年轻人!‘是’或‘否’系统方法的第一步有没有帮你作出更好的决定?”
从旅行开始的那一刻起,年轻人就一直在问自己:“我有没有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告诉自己所有可以选择的方法,并对事情深思熟虑?”
现在,他谨慎地回答:“运用头脑问自己第一步的三个问题已经帮我作出了更好的决定。我为什么还要去了解这个系统方法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领队回答:“为了让你的决定更加完美呀。我们大多数人作决定的时候, 要么只用头脑来判断,要么只考虑内心的感受,实际上两者同样重要。
“我们很少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所以经常根据片面的事实作出片面的决定。
“看到了吗,我们现在刚走到半山腰。不论是上山还是这种系统方法,后一半都要比前一半困难得多,但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
年轻人说:“我对这种系统方法的第二步很感兴趣,不过我想先弄清楚一件事。
“在开始学习系统方法的第二步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整个系统方法的基础,为什么向自己提问可以给我这么大的帮助?”
“因为问自己问题可以激励我们去寻找答案。我们常常因为没有事先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从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年轻人不明白领队所说的“简单的问题”是什么。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已经学会怀疑过于简单的办法。他以前也试过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那些办法并不管用。
领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你发现简单的惊人力量的同时,”他提醒年轻人,“还要注意不要把事情过分简化。”
年轻人诚恳地说:“我不太清楚简单和简化之间的区别。”
“简化意味着缺少了必需的东西,”领队提醒道,“过分简化的结果只能得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幻影。”
“而简单则意味着具备所有必需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复杂的枝节。
“这就是为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就是那些能让人更容易得到更好结果的办法—总是非常简单。简单的办法才是最难发现的。
“可是,一旦你找到了简单的办法,它就会立刻表现得特别突出,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要作出好的决定,常常需要你在当时就发现那些以后会有突出表现的东西。”
年轻人问:“您能举个例子吗?”
“可以。比如不良投资。投资后赔了钱的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会说:‘当初要是花时间多问几个问题就好了。’”
领队接着问年轻人:“你认为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呢?”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年轻人回答,“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想问。我们只想得到答案,不愿花时间问问题。”
年轻人想到了古希腊的伟大哲人苏格拉底,他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被人们沿用了许多个世纪。
“问题就像闹钟,”领队说,“它可以让我们从浑沌不清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为什么要让我们清醒过来?”年轻人问。
“看清事实真相—看清在我们周围和内心发生的真实的事情。”领队回答。
“我们作出的每一个行之有效的决定都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他解释说,“不幸的是,我们的决定总是有两种:行之有效的决定和无济于事的决定。”
“这两种决定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年轻人问。
领队说:“无济于事的决定基于我们最初的幻象,而行之有效的决定则基于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利用那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自己区分幻象和现实。
。 想看书来
心中的幻象与现实的认识(2)
“那些问题可以像光线赶走黑暗一样,让幻象彻底消失。”
“您不止一次提到幻象,那是什么?”
“幻象就是我们听从内心的欲望,宁愿相信其存在的某些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根据虚无缥缈的幻象来作决定,就像在松软的沙地上建造宏伟的大厦一样,”领队解释说,“大厦的倾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作出这种决定的时候,我们内心往往会感到十分不安,但又习惯于把这种不安隐藏到思想深处最黑暗的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