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2/4 页)
摇了摇头道:“我只是提了一提。是何市长完善了这个想法,可不能算在我的头上。”
唐陶呵呵笑着摆了摆手。无奈道:“算在谁的头上不重要,关键是省里对这个思路很感兴趣。目前国家处理国企。主要是通过变卖和下岗的方式。就不说容易造成贱卖国有资产和其他的**弊端,将这么多国企优秀职工直接赶上社会,对国家公信力来说并不是好事。”
“但是不这么做要怎么办?国企的出路现在国内探讨的很多,彻底解散的论调有之,维持现状的有之。卖厂和下岗,不过是没有好办法情况下,相对不是那么差的办法。国企如果不改革,最终就是要拖着整个国家一起去死。如此,才不得不对国企动手……”
唐陶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像是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多,难得长长的叹了口气。
“尤其是咱们渤海省,本来就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最多,但现在的负担也就是最重。这个将国企进行合并,退出竞争激烈行业的改革方向,省里有心想要尝试一下。如果能成,说不定就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周硕闻言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当初他和何夕说的这些话,以及推动绣城市国企的合并重组,多多少少有些尽人事听天命的意味。
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就是如此,下岗,国企承包出售,自主就业……
根子上是国家目前推动改革需要的成本太高,国企的包袱太重,这是制度问题,是整个体系和社会的问题。单凭周硕,他能救得了绣纺,或许甚至能救得了绣城百多万人,但他能救得了渤海省,能救得了东三省,能救得了全中国?
不能,所以他也就没有在这个事情上花费太多的心思。既然无能为力,那就眼不见为净吧。
但这不表示,他真的不想改变这个社会。
他重生前那一世,周父周母俩人也同样下岗了,二六六厂破产地皮卖给了一个新加坡人,后来开了个购物中心。
但购物中心里无论是服务员还是做买卖的,都不可能把二六六厂几百号人都请回去吧?请上十几个大妈做保洁,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周硕家里还算好的,他后来去了华星做技术,钱多少是不缺的。但周家周围的人可就不同了,老街坊邻居们,老同事、老朋友,周硕从父母嘴里偶尔也会听到一些情况。
全家五口、甚至是七口人挤在一个四十平米的老旧楼房里的;五十多岁的大爷大妈,冬天天不亮零下十几几十度,就得出门做小买卖、扫大街的;全班学习拔尖的优等生念不起书的;有病去不起医院干挺着,结果感冒变肺炎,肺炎感染,然后心肌炎死掉的;孩子结不起婚,结果老人跳楼……
周硕不想再回忆了,这些现实中都曾经发生在他身边的一幕幕,实在是太过让人痛苦。这些改革的阵痛,不能说不是这个时代的遗憾。
如果有能力为这些人做点事情,那么做还是不做?
做,当然要做!
“唐书记,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我的父母也是老工人了,我自己也是工人家庭出生长大,只要能为这些给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工人找一条出路,我什么都愿意做!”
“小周啊,我没看错你!”
唐陶欣慰的笑了笑,和盘托出了省里的计划:“省里打算以绣城正在组建的新绣集团为主,整合省内的一些国企,形成一个集整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同时拥有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资本运作条件的大型集团。以这个集团为主,带动省内优秀国企的转型。从大而全的社会型企业,转移到私企尚且无力经营的领域。”
“汽车制造行业能够带动大量的就业,同时国内竞争环境也不算严峻,正适合国企进入。类似的还有造船业,装备制造业,重工业这些。但是要想形成连锁发展,首先就要寄望于汽车工业的崛起。有了汽车工业的带动,省内的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才会重新活下来。”
“所以这第一我要说的,就是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盈利,将会作为启动新绣项目的启动资金。新绣集团成立之后,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希望小周你能帮助它解决汽车制造的技术。”
“汽车制造技术?”周硕苦笑道:“唐书记,我泛翰集团是电子类企业,这和汽车制造技术八竿子打不着啊!”
“这话可不对,你当我不知道?你们绣城丰田研究院,好多技术都没有交给丰田,反而是藏在了自己的手里吧?”
“一、一点点啦……”
周硕不好意思的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