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独立性,没有独立的人生,社会性再美好也将失去意义。任何试图无视人的独立性的行为,实际首先灭失的是他自己的独立性,也必将招致其他人独立性的抗衡。任何人在社会中生活,又都应当尊重人的社会性,在尊重社会性的时候,实际也是在尊重人的独立性。当我们试图破坏一个合理的社会性的时候,实际也在破坏人的独立性的基础,社会在破坏中必将失去平衡。也就是说,没有人的社会性,也就没有人的独立性,人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是互为存在的。
人的个性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共性发展的内在动因,个性的发展聚集到一定能量,便会推动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同时,社会性的发展对个性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决定性作用,没有共性发展的趋势,个性不会出现发展。只有当个性的发展与共性的发展达到了统一,个性与共性才会出现一个发展。人的个性与共性既互为矛盾又互为存在,在存在中获得平衡,在矛盾中推动发展,于是,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人的个性和共性。
这就是人的独立性与社会性共存规律。
人的独立性与社会性的共存规律深刻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命的独立存在,同时就存在着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随着生命个体的产生而生产的。即使一个非常短暂的生命,只要他曾经来到人世间,就在他生命运动的时空里结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现在有的理论在描述人的独立性的时候,频繁地使用“人性化”的命题,似乎只有强调个性才是人性的表现,这是重个性、轻共性的思想意识。实质上,人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是共存于一体的。过分突出独立性的宣扬,其结果是一个高扬的个性必然与另一个高扬的个性发生激烈冲突,最终的结果是人的理想的幻灭。我们以为,释放个人独立性空间,应当坚持以不损害社会共同利益为前提,所谓“人性化”体现的应当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政治不是国家政治的唯一命题
第一章 企业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政治本质的一般认识
二、政治产生于人的社会性需求
政治,许多人厌恶它,但却没有人能够离开它。厌恶政治的原因是因为政治总是束缚着个性的发展,而且每每是遏制或消减一个利益,去满足另一个利益;离不开政治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遭受冲击的时候,又迫切需要政治给以平衡性的抗击。比如驾驶员并不喜欢交警,当驾驶员的车被塞以后,驾驶员必然又渴望交警来解除。可见,政治并不是因为少数人需要才产生的,而恰恰是多数人的存在而产生的,荒山野岭并不需要建立出一个政治机构来。
1、政治不是国家政治的唯一命题
“政”,中国《说文解字》:“政,正也。”那么,“正”又是什么意思?“正,是也……一以止。”本义具有“正确”或“匡正”的含义。“治”从“治水”而来,具有修治、整理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实质上是一个管理的命意,利益规则的确立、施行与监督是政治的全部内容。但是,社会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国家则是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管理机构。一定的社会总是在一定的国家管理之下,一定的国家总是管理着一定的社会范围。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世界出现了联合国这个国际政治机构,六十多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虽然联合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行政机构,其决议不具有实质性的行政效率,但联合国事实上已经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利益的协商机制。当然,就政治实体的形式而言,国家仍然是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形式。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着国家与政治的关系。如果说社会是政治的内容,那么,国家则是政治的形式。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则是可以多样的,即使没有国家这个形式的存在,政治的这个内容依然存在。几千年人类历史事实反复宣示了这一规律,至今依然是这样。可见,国家并不是政治的全部涵义,政治并没有被国家所垄断。
政治的功能特征,表现在通过利益规则的确立、施行与监督,以平衡人的个性利益与共性利益,有人际关系的存在就有政治存在,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现实中诸如“民政”、“财政”、“盐政”、“家政”等等“政”的用法看,“政”本就是个事务管理的命题。国家政治是一定区域内社会人际关系事务的管理,代表着一定区域内各种利益集团的总利益。在国家这个范围内,各具特征的区域群体或利益群体,也有着相对独立的目标与事务,同样地存在着政治。“政治”,并非只指向国家政治一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