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1/4 页)
给他们的资料与模型。
这里面每一项工程对于大明而言都有着很多的技术难题挑战,当然每一个成功也就意味着大明各种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所幸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大明就已经建立完整科研体系,并在五年时间内将产学研完美的组合成了一条生产链。
从理论突破到实验室体现再到实践应用以及各类人才培养,使得大明现在能够迅速的把一个个技术性难题通过最根本的理论分析与纠正再到实验改进而迅速得到解决。
而且,整个大明的科研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能够集中最大的力量去突破难题,而不是一盘散沙,大家各自研究各自的。
总之,因为鸦片贸易的恢复,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后,使得大明的发展再次进入了快车道。
不仅仅是电厂和铁路的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公路建设也在进一步普及。
在两京大道建设完毕后,又先后建设了从广州府到福州府再到杭州的公路,并从杭州接入南京,使得整个珠江和长江三角洲与京城联系更加紧密。
而也因此,使得国内贸易更加畅通和繁荣,从广州和杭州来的洋货能更快的送达京城,而大明的货物也能迅速的运出国外。
因为蒸汽机的进一步改良与优化,且之前已经成功制造出战车,使得稍显得体积小点的机车也开始出现。
且这些机车很快就成为整个社会的宠儿,这也是使得公路建设必须尽快发展。
不过,眼下最让朱由校迫切的要进行的公路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条从京城到西安再到成都梧州的一条大道,这条大道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朱由校能不能把京畿附近的重兵集结到西南地区并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扩张。
毕竟,在震慑住英吉利并也因上次全歼西洋番联合舰队之后,欧罗巴诸国已经没有了任何东进的希望。
但大明要想掠夺更多的财富就必须继续扩张,而在东南亚一带妨碍大明南洋霸权的缅甸等国也会是将来大明首先除掉的障碍。
因而,朱由校便让工部尚书霍维华亲自负责公路建设的普及。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启二十七年的大明现状
时间进入大明天启二十七年。
用西历来算,即公元一六四七年。
在原有的历史上,大明已经灭亡了三年,南明的弘光王朝也已覆灭。
但在这个时空中,大明王朝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已经跳出了被文官士绅拖累的桎梏窠臼。
军事上,此时的大明已经没有了卫所制度,也取消了军籍匠籍制度,且在天启二十一年开始,大明皇帝陛下就颁布了义务兵制。
任何一个大明成年男子都有义务到大明军中服役三年以上,当然因为大明人口众多,并不严格要求在和平年代每人必须服从兵役。
也就是说,从表面上来说,几乎还是相当于募兵制,即听从个人志愿服兵役。
但与传统募兵制不同的是,一旦入军并非永远是军人,基层军官与士兵都有服役年限,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不出现拥兵自重或者成为军官佃农的现象。
又因为一旦服役后就会脱离生产全日制的进行军事训练,所以又能保证战斗力一直都有。
不断的有新兵进入军队体系,又不断的有老兵退伍,可以使得常备军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值,从而不会因为军队数量越来越多而导致财政出现困难而需要实行卫所制来屯田养兵,这样只会让士兵变成会种地的农民。
同时,虽然常备军数量是恒定的数值,但基本上服役过的官兵在退伍后也还能保持基本的战斗力,至少还会操作枪械和手雷等基本军事操作。
这样,大明潜在的军事力量就会变成不容小觑的力量,可以用全民皆兵来形容。
因为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这些人完全可以经过短期训练重新上战场。
打个比方,也就是说,大明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一百万的常规军变成一千万。
总之,在新的作战方式和新的军事制度下,大明的军事力量早已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能比拟。
按照兵部推算得到结论,大明可以支持五十万军队数量以上规模的局部战争三年,而在以后公路和铁路全面铺开后,大明可以在一个月内向关外投放一百万以上的总兵力。
这也就是说,大明完全可以继续扩大占领区。
当然,为了让财政收入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如今的和平期内,自然是没必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