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回家时心情特别好,还破天荒地喝了点酒……后来,母亲告诉素玉,父亲那天真的很自豪、很高兴,因为闺女居然当着一大群市里最优秀的孩子的面,叫了自己一声“爸”!就是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骨肉亲情,永远是生命中最温暖的成分。做儿女的只有丢掉虚荣,才能享受到这份亲情的温暖。
四、创造比享受重要。享受自己用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比享受父母或别人的劳动成果快乐得多、幸福得多。一次,有个同学对我说,他参加赛跑得了倒数第二名,就怪爸爸没给他买双耐克鞋。我马上说道:“不对!当你把新鞋踩在脚下,和放在眼前去争取的时候,那种动力是不一样的。”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一部外国影片《天堂的孩子》:一个贫穷的家庭有一双儿女。小兄妹俩只有一双球鞋,只好轮换着穿。每天哥哥一放学,就得拼命往回跑,跑到家附近的路边把鞋脱给妹妹。跑来跑去,他居然练就了一双飞毛腿。可是有一天,就在他俩换鞋的时候,小球鞋掉进水沟里漂走了……后来,学校贴出布告,区里举行赛跑,第三名可以得到一双新球鞋。哥哥一心想给妹妹挣到那双新鞋,于是也报名参赛了。经过全力拼搏之后,他居然得了第一名!但是,他得到的奖品却不是那双新鞋。哥哥伤心地哭了……这部电影真的很感人,每当想起小哥哥伤心的眼泪时,我就会想:穿上一双鞋去跑步,和为了得到一双鞋去跑步,那劲头真是不一样啊!
你们知道吗?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制止校园攀比风气的做法也有不少。比如说,德国教育部门就在重新考虑采用统一校服的制度,来制止越来越多的校园名牌追捧者;新加坡的学校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穿戴名牌;日本不准中学生烫发;就连英国贵族学校的皇室子弟,参加社会实践时,也必须与平民家的孩子同甘共苦。在我国,北京市教委最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更是首次将“生活不攀比”作为重要的一条单独列了出来。
这一切做法只是为了表明,社会将不再把财富留给你们,而是要把你们变成财富。未来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里。
比!当然要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看谁的目光最远大,看谁的脚步最坚定,更看谁为自己的将来准备得最充分!
面对攀比,好好想一想,人和人到底应该比什么?
“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这是沈阳市下岗职工子女的铮铮誓言,相信对你对我都是一种鼓励。
面对追星——清醒比狂热重要
Fans在追什么?
“明星”,是人们崇拜和追逐的偶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比如: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心中的英雄;舍己救人的小英雄戴碧荣、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英,就是你爸爸妈妈小时候崇拜的偶像;《中国少年报》上的“知心姐姐”,也曾是我小时候追逐的明星……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有自己崇拜的“星”。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今天孩子们的偶像崇拜。虽然崇拜的对象与父辈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少年对未来的一种向往,一种精神的飞翔。那一个个曾经在生活中存在过的偶像,注定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一道又一道风景,成为我们回忆往事的一段背景音乐——那上面有我们的欢歌笑语,以及我们成长的记录。
但追星是要花费精力的,也需要大量感情的投入。当我们热衷“追星”的时候,就不能不冷静地思考:我是谁的Fans?究竟我为什么要追这颗星?我该怎样追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我是不是值得为一颗星而错过了满天星斗?
很多同学喜欢周杰伦,某中学牟老师采访了本校JAY的最忠实的Fans:
问:“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周杰伦呢?”
“因为他的歌曲好听,很有动感,人又长得帅,很另类,又会作词作曲。”
“因为他酷,有魅力,歌好听,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爽!”
“因为他的歌有个性,很投入,在音乐中那种张扬的个性,我喜欢。”
除周杰伦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明星,例如:S·H·E、林俊杰、孙燕姿、谢霆锋……不难看出,同学们喜欢明星崇拜明星的原因无非是这么几个,男的长得帅,女的长得靓,歌曲唱出黯淡或明媚的故事,有的顽皮,有的深情,有的神奇。有个性,很另类……
我觉得,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充满了生命活力,所以以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影视明星为自己的偶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