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页)
手”活动,“赠书交友”、“读书交友”、建“手拉手书屋”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数以亿计的图书、报刊通过城市孩子的手,送到边远、贫穷的山村。
你看,在独享和分享中,张琳选择了分享。
1991年,张琳荣获中国好少年创造奖。暑假的时候,中国少年报社在深圳组织了“明天会更好”中国好少年夏令营,30多名中国好少年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参加,想借此考察一下“十佳”的实际能力。各地营员都是由老师或家长带送到深圳的,只有张琳是自己一个人从上海乘火车到深圳。
我问她:“一个人坐火车害不害怕?”
张琳说:“不怕。依赖大人还是独立做事,我选择独立。独自做事的感觉真好!”张琳告诉我,10多岁时,她就拿着妈妈画的地图,跑遍了大上海。光自然博物馆就去了三次,有一次,她还自己买车票带小记者去青浦灾区采访呢!
1991年10月,张琳当选为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一个人来北京开会。
一见面,她便笑着对我说:“没买到卧铺票,我跑到餐车上,和餐车长说明情况,餐车长让我在餐车里坐了一夜,这回可好了,读了一晚上英语,真过瘾!”
“你快成独立大队长了!”我笑她半天,心里实在喜欢她!今天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多么需要张琳这种独立精神呀!
你看,在依赖和独立中,张琳选择了独立。
“十佳”少先队员要在中南海礼堂作报告。我担任“十佳”队员报告的辅导员。
“十佳”队员个个优秀,可大会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言,但这样难得的机会,谁也不愿意放弃,怎么办呢?
私下里我和张琳商量,想听听她的意见。
张琳坦率地说:“我不讲了,把机会留给别人吧!”
最后,我建议由张琳担任报告团的主持人,领导同意了。
张琳认真地作了准备,她用串词,把每个人都作了介绍。当介绍到南京市聋女周婷婷时,她让全场的听众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