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
吕布此时也被围攻的有些火大,这主要是吕布不习惯步战,杀起人来总觉得差上一点,没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所以看到张辽带兵前来,吕布立即大喝道:“文远,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张辽答应一声,大声喝道:“将军有令,全部杀光,不留活口。”
但吕布和张辽二人却没有发现王允的脸色有些阴沉,王允心中十分不悦,他自认为此次诛杀董卓,应该是以自己为首,发号施令的人应该是自己才对,吕布……哼哼!那就是个打手而已,竟敢越俎代庖真是……真是无礼!
思索间,张辽等人已经将五百虎贲杀的血流成河,伏尸遍地,宫门前汉白玉的台阶都被染成赤红色,吓得不少没见过鲜血的宫廷侍卫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王允看在眼里,眉头一皱。
王允此人对汉室朝廷确实忠心,也有些本领,但就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权利欲望太浓,他自幼别被人称为“王佐之才”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才是天下第一人物,堪比吕尚张良,总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点和大多数权臣差不多,可是王允忘了,在这乱世之中,什么声望都是假的,手下有兵有将才是实力。
不多时,张辽带人将董卓的五百虎贲军斩尽杀绝,将尸首抬带外面掩埋,王允的脸上这才露出笑容,现在大功告成,自己只等着青史留名了。
将死尸收拾干净,王允、吕布进宫见驾,刘协现在才十余岁,正是崇拜英雄的年龄,见到吕布长的高大英武,心中十分高兴,当即进封吕布为温侯,假节,议比三司,统领京师兵马(也就吕布自己的几千人)吕布大喜,急忙跪拜叩头,高呼万岁。
说实话,这一刻吕布真有给汉献帝卖命的心思了。
《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评价过于主观,其实吕布这个人的野心不大,而且也并不是张飞所骂的三性家奴。吕杀丁原,杀董卓都是由皇帝的诏书的,可以说是奉命行事。
论功行赏完毕,开始商议如何处理董卓,刘协对董卓怨念极深,当即下令,董氏一族,无论老少、男女,满门抄斩,董卓暴尸三日。注意,对董卓的处理是暴尸三日,这主要是刘协还没考虑靠好怎么鞭尸,而不是暴尸三日就算受刑完毕了。
一代枭雄董卓死后还不得安宁,实在是……无法用言语表述。
看看历史对董卓的评价,《三国志》中描写董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鴺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其实有些过了,首先要说一句,古代著书的都是儒生,士大夫,这些人董卓自然是十分痛恨。因为董卓执法极其严酷,算的上违法必究,但在事实上,贫民百姓敢犯法吗?能活着就不错了,敢无视律法的就是这些官员、士大夫,所以董卓惩罚的多是这些士大夫。
再看都董卓功绩的描写: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辟为掾。
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可见董卓驻守西凉还是颇有功绩的,当然咱也不是为了给董卓平反,事实上董卓这人确实不是好人,可本人只是认为史书上的东西不可全信而已。
士大夫说董卓伏诛,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拍手称贺,这里仅对士大夫的言辞表示怀疑而已,就像后世某朝,主流媒体宣传油价上涨,人民群众表示全无压力。
《后汉书》中更是记载了东汉的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简单的怀疑一下,东汉的老百姓文化水平真高。
董卓一死,尸体被扔到街道上暴晒,到了夜晚,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借此照明。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接下来就是铲除董卓的党羽,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李儒,李儒此人心狠手辣,毒杀少帝就是他亲自动的手,在朝廷的必杀名单上,李儒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
第六十七章 王允的昏招
更新时间:2012…07…13
不过李儒此人狡猾如狐,见到事情不妙,乔装而逃,抓捕李儒的兵卒只能无功而返。
李儒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李傕。李傕此人是董卓的头号心腹大将,有勇有谋,统领三万飞熊军(董卓最精锐的部队)。
当时董卓军中李傕的地位在牛辅,董旻之下,但前面的两个人都死在长安,于是李傕就成了凉州系军阀中实力最雄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