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们有些什么困难。要不是出了朱小梅这件事,我们几乎把他们全遗忘了!”
“是的哩!真没想到晶富公司还有朱小梅这样的职工!我们可能长期都陶醉在成绩里,光看到在职职工收入比人家高,就把这部分弱势群体忘记了。老曹,还有一个动向,不知道你注意没有。”
“什么动向?”
“就是分配上的问题。从这次工人上访就能看出来,虽然我们觉得我们家工人工资比较高了,不过工人还是有意见的。他们对高管持股很有些看法哩!”
“哦?”曹元明奇怪地问,“有什么看法?”
于是,张世平把从工人那里听来的议论,跟曹元明细说了一遍。
“这是批评我们分配不公啊!”曹元明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并没超出他的想象之外。当初在搞高管持股方案的时候,他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今年春天这个方案实施的时候,并没听到什么反应,当时他还有点纳闷哩!现在听到张世平提出来,他倒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基本矛盾。不仅像曹元明这样的企业家感觉棘手,就连石岷生这样的理论家也很挠头。晶富公司工人围攻市政府的消息报道出来以后,石岷生觉得有必要专注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了。
虽然新闻中没详细报道工人们提出的要求,石岷生还是敏锐地嗅出了这次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公。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这是普遍存在的劳资矛盾。虽然现在人们尽量回避使用“劳”和“资”这样的词汇,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当年,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做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英明决策。这项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中国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让亿万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可是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的私欲极度膨胀起来,他们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变本加厉地盘剥工人,又酿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石岷生一直关注着这个现象,因为如何解决劳资矛盾,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折射。”他带的博士生郑明达正在从事经济文化的研究,见老师在研究劳资关系方面的资料,忍不住插嘴说。
“哦?”石岷生很感兴趣地说,“说来听听撒!”
郑明达说:“每个人的言行、思维、心态,无一不受他所接受的文化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受到政策的高压,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长期被压抑。改革开放以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人们致富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于是,敢为天下先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想办法挣钱、发财。可是,刚开始的时候,又找不到发财的门路,便在那里来回地摇摆,上蹿下跳。那种心态,我比喻成‘弹簧现象’:长期被压制的弹簧,一旦失去压力,立刻就蹦起来了,随后就不停地振荡、振荡。石老师您认为这样比喻合适吗?”
石岷生说:“这个比喻有点意思!不过我倒觉得,它更适合用来形容我们这个时期的国家!你不觉得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这样的振荡期里吗?”
郑明达想了一下:“对!您说的对!还是您站的角度高!”
石岷生说:“这个振荡期,按照我们国家目前这种状况,可能要经历四十年到五十年。在这个时期里,人们的心态可能是不健全的,因为还在振荡嘛!”
郑明达说:“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我怎么也没找到合适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您这么一点,就透了!”
石岷生笑着说:“呵呵!你个小鬼头,拍啥子马屁哟!这还不都是你的想法嘛!”
郑明达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当前人们心态不健康,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安定,心理逆反,像弹簧一样振荡。前几天我收到一条短信,说‘现在社会疯狂了,绵羊开始吃狼了,猫和老鼠上床了,兔子也吃香肠了,没外遇是色盲了,找情人也正常了。’最后还问:‘你正常吗?’让你说正常也不是,不正常也不是。”
石岷生说:“呵呵,有意思!”
郑明达说:“有意思吧?它说的虽然有些过分,不过用来形容现代人的心理,倒很贴切!现代社会的确有些疯狂,好多事如果按照过去的传统理论分析,就会得出可笑的结果。所以您用弹簧来比喻这个社会,比用它来形容人更好。我觉得现在社会分配的不公、劳资矛盾的激化,除了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双方缺乏必要的约束以外,文化概念的因素,也起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