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高平两用舰炮,该炮首次安装“现代”级首舰上,1981年服役,后普遍装于俄制“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上。它代表了国际上八十年代初的先进水平,与安装在日本“金刚”级驱逐舰上的美制MK45—1单管127毫米平高两用舰炮相比各有长短。
AK—130舰炮的设计思想以提高突击射速为主。三个圆形弹架备弹180发。该炮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了一套全自动供弹与装填系统,使其最大发射率达到30发/分·管。大大提高了在有效射程内的毁伤概率。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为稳定高射速时双联装身管的刚度和速射精度,只得降低口径倍数,缩短身管,导致初速减小100米/秒,有效射程损失5千米。
——为了安装两部垂直扬弹通道,使舰体甲板开孔和基座滚动座环增大,炮塔球形外径近6米,高4。7米,使雷达反射面积达28平方米。
——由于炮塔内设有炮位瞄准战位,炮座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导致旋回部分转动惯量增大,方位瞄准加速度上不去,因此影响到快速反应的能力。
——该炮的安装重量达94吨,基座以下部分占据了二层舱室,再下还有弹库舱,有提升机将弹药补充到圆形弹架上。甲板以下部分的安装深度竟达6。2~9。4米,致使该炮只能安装在大型驱逐舰和巡洋舰上,适装性较差。
它与MK45-1共同的弱点:就是炮口动能小,23千米的有效射程作为海军水面火力支援是绝对不够用的。海湾战争的教训证明了舰炮要弥补24~70千米之间的射击空白区,才能充分发挥火力支援与压制的效果。
在研制039型导弹驱逐舰时军方修改了舰炮的战术使命,突出了对大面积正面岸上固定目标和纵深活动目标攻击的任务,强调持续射击的精度和火力强度,此时持续作战时间长,射程远,用较低的射速攻击目标时能进行及时校正,提高射击的准确度。130毫米舰炮虽然有潜力,用增加身管的口径倍数来提高初速增加射程;大力改进弹、药结构的效能因素,以较大幅度提高射程、精度和威力;应用火箭助推弹技术,使有效射程突破100千米大关,但是130毫米的口径,限制了弹药的投送能力。决定成立203毫米舰炮项目组,研制这款我军最大的舰炮。
他们在聘请的俄国专家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历时17年终于在今年研制成功这款巨炮。它重达208吨,在甲板下的安装深度仍保持在8米左右,由于降低了射速,只用一部垂直扬弹通道,甲板上的开口比AK-130还小,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使炮塔和炮座的体积和质量与AK-130相当,强劲的电传装置提高了舰炮在射击过程中的跟踪速度与方位瞄准加速度,使巨炮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满足快速跟踪、准确射向目标的程序时间要求。实际上使用AK130来拦截反舰导弹是不现实的,雷达对此类掠海飞行导弹的探测距离仅5公里左右,虽然近年来雷达的探测技术有了进步,但是导弹也采用了多项隐形技术,因此探测距离仍是5公里。在这个距离上以双37火炮来拦截要有效得多。
隐形设计的炮塔还覆盖着一层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与飞机的隐形涂料不同,巨舰并不在乎重量,吸波材料的外层还有保护层,雷达反射面积仅1。5平方米。
使用普通弹射程是9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时射程达120公里,正在开发的火箭助推弹射程将达180公里。
战斗部重量是AK130舰炮的3倍多达152公斤,除常规的高爆榴弹外,还有半主动激光制导弹、火箭助推自攻击弹,新型近炸高杀伤破片弹可在空中构成拦截反舰导弹的弹幕,还可发射照明弹、箔条弹、烟幕弹等特种弹丸。当这些重达150多公斤的高爆榴弹打到敌人头上时,其巨大的杀伤力是极具威慑力的。
东方级导弹驱逐舰配置的双203舰炮,还突现了我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变,我远洋海军将具备向敌方投送突击集群的能力,这些重型巨炮将用于提供持续的高密度火力的掩护。
先期建造的7艘039型导弹驱逐舰将改装改进的AK130M舰炮。通过采用减后座力设计,再把射速适当地降到25发/分,将身管延长了700毫米,这就提高了弹丸的初速,最大射程提高到42公里,底部排气弹的射程达55公里,火箭助推弹更是把射程推升到70公里;取消了炮塔内的炮位瞄准战位,采用电传控制,大大缩小了炮塔的体积和质量,加快了火炮的反应速度和跟踪速度,也提高了射击精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